摘要:她对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整体持乐观态度,但是基于人类的部分工作会被AI取代,她又对人工智能的未来表示局部悲观。
AI会让我们失业吗?
AI会取代人类吗?
AI会让我们未来的生活变的更好吗?还是更糟?
自人工智能发展以来,这样的质疑就不绝于耳。近日,《北京折叠》的作者郝景芳在“WeMedia2017第四届中国自媒体年会”上,就这些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她对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整体持乐观态度,但是基于人类的部分工作会被AI取代,她又对人工智能的未来表示局部悲观。
她认可人工智能的价值,认为AI可以为人类提供更好的服务,让人类的生活更加便捷、高效。但同时,她也了解人类的特别之处,她倡导人们应该做真正走心和创新的事才能无可取代。“我们应该真正深入到人的心理世界,同时,我们应该走入宇宙空间,理解宇宙尽头。”
以下是郝景芳在会议当天的精彩发言,以及演讲结束后,媒体对她的专访问答:
大家好!很荣幸今天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点我关于自媒体新媒体的问题,我今天不会太多讲我自己的项目,而是更多去考虑一下未来。大会主办方希望我讲讲关于人工智能未来能做些什么,它会怎样影响到整个时代科技发展,还有影响到我们的自媒体发展。我更多从理论上去讲一讲,最后提到一点点我自己在做的项目。
一、 AI技术的应用展望
其实在座都是科技领域中的大咖,可能比我更熟悉,AI在未来会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我们现在经常会讨论,未来AI会不会取代人类?首先我们要知道,未来AI能做什么。其实AI现在几大主要发展领域是在图象处理、语言处理、数据处理、机器自动化这几个大的领域,AI最近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
首先大数据,其次是机器学习,其中又以深度学习为核心的代表,它能保证人工智能只要给它明确的规则范围里面的数据,它就能够学到很多东西。
最近我们已经听到医疗机器人在成都坐镇诊断癌症。图象识别以及医疗图象识别系统,让人工智能从海量的医疗数据中学习如何判断癌症的出现。类似这样的应用最近几年都有凸现,图象识别领域进入了方方面面,包括面孔识别、表情识别、癌症画面的照片识别等等,未来可能进入到一些安保领域或者医疗领域。
语言处理我们都很熟悉,最近的语音问答、语音识别有翻译等等。
数据处理其实最近知道在金融、交通运输、销售物流优化里面,人工智能都可以从大数据中得到非常多的信息去取代人对它做出的分析。最后是更加偏重体力机器自动化,工厂、交通运输、勘探以及一些军事任务还有分捡工作大量用自动化的流水线,已经不再需要人力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未来人工智能可以更智能地去进行体力劳动,也可以更智能地去进行脑力劳动,很多这方面的工作,人工智能做得很出色。
二、AI从四大方向,影响人们生活
人工智能发展的趋势在几个方向影响到科技经济生活,第一,感知识别。刚才我们说过的,它在语言、声音、图象等等方向的识别会改善绘画系统,能让个人助理更多进入工作和家庭,在这方面的识别能力如果应用到新媒体领域会是怎样的?可能未来会有更多的自动答录客服,会有更多的自动识别出用户的很多应用。这样的话可以让个人助理或者个人助手或者类似于个人客服这样的人工智能越来越多的出现在行业的各个角落里面。
其次,系统自动化,这是公司内部层面的。系统自动化的应用领域比想象大的多,不止是一条流水线可能因为人工智能而得到改善,还有很多时候公司内部的管理流程甚至公司的决策过程都可以借助人工智能得到优化,类似于当我得到的用户反馈数据是什么样的情况,我接下来就推什么样的内容,再得到用户的反馈数据是怎样的,再改善我的产品,也许接下来这个过程都可以让人工智能来实现。
第三,改变行业进程。更多是企业之间整个行业的,我们知道像人工智能推送新闻、推送广告,其实就已经改变了整个广告业新闻业的发展进程。现在我们都开始越来越提到精准,提到智能推送,未来会促使整个行业朝这个方向发展。
第四,智能网络与分布式计算。整个互联网也许未来都会变得越来越智能,越来越多的云端计算,越来越多的连通,当这些大数据都出现的时候,也许不止是一个平台,可以有智能推送,甚至也许全网都会出现某些媒体、某些内容、某些产品的智能推送。
三、未来人工智能开始创作,我们的竞争力又在哪里?
互联网的整体智能化会是未来很长久的一个发展方向,也许我们离那天还比较远,但是一个云端的AI,整个互联网层面的计算,意中超级智能的出现,其实对我们整个生态会有很大的影响。到那时候也许每一个自媒体在智能互联网上都会被智能互联网推送到你合适的用户面前,它解决了整个网端的跨平台问题。我自己还是蛮期待到那样一个时候,我们在一个智能互联网的情况下,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媒体,我们如何去抵达与我们心有灵犀的人的面前。
我们还有机器人这一端,这一端虽然跟媒体连接不是特别紧,但是会和我们各种各样的智能终端联系比较紧。未来可能每个终端设备都会成为一种智能设备,而那个时候我们的媒体出现的地方会越来越久,也许会出现在冰箱上,也许会出现在枕头旁,未来可以给每一个自媒体的发挥空间越来越大。
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前景似乎可以进入每一个领域做每一项工作,现在细节性讨论其中一些非常令人关注的领域。人工智能是不是可以创作?我们经常听说,人工智能只能做标准流程化的工作,不能像人类创作,人工智能可以创作,不能创作所有的东西,但是一部分的内容可以创作。最近有人工智能写诗机器人,写得非常好,现在已经拥有了人工智能画画机器人、作曲机器人等等,人工智能写新闻稿的机器人已经用到很多主流媒体的新闻稿写作里面。《华尔街日报》的日常新闻稿已经是人工智能来写作的,人工智能是如何创作的?在这个过程中仍然是大数据学习,学习很多传统上我们认为比较出色的诗作或者新闻稿件,有哪几个部分哪些要素,哪些元素和哪些元素之间的连接是惯例,哪些语序如此,也用同音的原理去学习画家的作品,学习音乐家的创作风格。前几天在IBM听到一个人工智能作曲加上音乐制作人的创作,人工智能研究了全网广泛被大家收听的各种各样的曲子,他会知道大家点赞多的是哪些曲子,那些曲子有什么样的特征,旋律有什么样的特征,哪些旋律片断出现的比较多,知道大家此时更喜欢的曲子是什么风格,他判断出是悲伤的风格,所以就按照这样的风格去组合这些元素作曲,最后再由作曲家进行整合优化。我们听过那首曲子,中规中矩,听不出来什么个性,非常好听。人工智能通过大数据学习,通过模仿其实可以做很多的事情,做很多创作。
机器设计的软件可以迅速一秒钟给你出上万幅海报设计稿件,只需要在里面进行挑选,机器制作电影的预告片是怎么做的?我们也是在IBM研究院看到一只预告片,也是去学习以往经典恐怖片的预告片怎么做,什么样的气氛元素多少比例的人物特写、人物对话,记住一些规律的元素,最后在成片剪出来十几个这样的元素片断,再由人类剪辑师剪辑在一起,往常需要一个团队一个月制作,但是人工智能花了24小时不到完成一个预告片。我们看到的预告片和经常看到的通常的预告片没有什么太大差别。
机器沟通也可以做,天猫双11的客服60%是机器人,据说明年要达到90%的机器人客服沟通。这给我们一个启示,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创作技术的普及,自媒体制作这些内容的门槛会越来越低,很多自媒体可以自己生产海报,自己生成音乐,自己生成短片,可以自己去生成很多很多的内容。能够让大家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有了人工智能助手的帮助,它的成本可能也会大大降低。但是它也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预警,一旦一个东西的门槛降低,它变得容易,那么也就意味着每个人都可以拿它做出东西来,甚至人工智能自己生产很多内容。我们的竞争力在哪里?我们在座的创作又有什么地方可以胜出?给了我们一些更大的挑战。
四、AI难以做到的事情
AI尚难以做到的事情,世界观、自我观、他人观、创造力。它还是缺乏常识,人工智能的缺乏常识在于它其实并没有在我们物理世界里面真正生存的经验,以至于它看到一个图象中有石头、桌子、鸡蛋,不知道这些事物的物理性质,也不知道鸡蛋可以放到石头上,石头不可以放到鸡蛋上,简单的物理常识其实它不知道。以至于它在理解我们这个世界的变化,在理解我们人与人之间一些情景的时候,它其实并不能够真正去理解这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每个人跟每个人的原因、理由到底是什么。人工智能让它写诗容易,创作真正具有复杂情感和逻辑的情节性内容是不容易的,它并不理解。
你可以让一个智能网络去学习一个领域里面的数据,但是它并不能够跨领域进行学习,学习了音乐的数据,会了作曲,一旦同一个网络再去学习绘画,就忘记了音乐如何创作。不像人类,当人类的一个艺术大师、经济学大师、科技大师总是触类旁通把很多领域的知识结合起来进行有远景大局观的判断,但是人工智能不行,只学习到狭窄领域的技能。我们人可以靠常识世界观战胜它。
AI没有情绪系统,没有情绪反应,缺乏独立意识。在现在的人工智能程序里面它不可能对它自己要做什么事情进行选择,并不会跟程序员讨论,我现在不想做作曲,我想下围棋,缺乏自我意识,缺乏自我选择的能力,人工智能在未来仍然是一种工具性质,并不能真正去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
缺乏他人观,缺乏社交生活带来对社会情感的理解,也缺乏推己及人的能力,它看不清自己无法理解自己,因此很难拿自己在这个情景中的反应去推导他人。人工智能跟人进行一般性的常规性的客服对话聊天可以做得到,当我们继续进行深入,希望能够深入一个人走心,能够理解这个人的情境,理解这个人的人生这样一种真正深刻的理解和分析的时候,人工智能是做不到的。当你问他普鲁斯特问卷的时候,人工智能无法回答这么深刻关于他人、社会的问题。
人工智能缺乏真正的创造力。人工智能可以学习梵高所有的绘画,用大数据学习的方法很快模仿梵高的绘画,这不是真正人类艺术家的创作方式,没有一个艺术家靠模仿他人风格来树立自己的地位。每个艺术家都希望自己做的是与众不同的从0到1全新的创作,而这种从无到有的创造,科学从无到有的创造都需要两件事,一个是抽象思维,抽象理解你的情感,理解你观察到的世界,抽象去理解人与人的关系,理解这个世界变化的规律。以及发散思维,我们从一个感受联想到很多与之相似的其它领域的感受。这两点人工智能不具备,人工智能可以用大数据学习什么是好作品的规律按一般套路创作,但是不能发自内心去抽象、发散,做出真正0到1的创新过程。这些领域是人类独特的思维能到达的领域,也是未来人类想做出比机器制作的作品高一个层次所必须有的。
五、唯有走心和创新,才能无可取代
当人工智能可以非常廉价大批量制作很多内容的时候,人类如何自处?人类如何胜处?唯有真正走心和创新是无可取代的。我们真正深入对他人的理解,对自我的理解,深入人的潜意识,深入到人的心理世界,我们走向外面,我们走入宇宙空间,我们理解周遭的世界,深刻地理解人与人的关系,这个社会规律。所有这些理解,这些走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的创造是人工智能很难做得到的。另外从0到1的创新,我们永远去开拓新的形式,开拓新的疆域,开拓新的边界,开拓所有新的内容,不按套路出牌,不按常规出牌,我们去创造一些令人感到美好的形式,这也是我们的优势和能力。在AI时代人工智能技术非常发达的时代,我们理解宇宙尽头。
我今年有一本书《人之彼岸》,写这本书的目的希望在人工智能时代带来一种自我认知,人工智能在人的彼岸,通过遥望对岸的人工智能,我们更应该得到对此岸自身的理解和认识。
此外,发起童行计划,针对未来人工智能时代挑战所进行的儿童教育项目,当我们发现人工智能已经能进行越来越多的工作,重复性的体力劳动、重复性的脑力劳动甚至是所有规则明确领域内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都容易学会,而且学得比我们还好,而且能够成为任何一个狭窄领域里面的专家,给我们每个人提出了挑战,尤其是现在开始进入学习系统的孩子们,当他们长大的时候毫无疑问会面临一个和人工智能共同携手相处甚至是和人工智能相竞争的时代。通识启蒙、创造性思维,给孩子打下一个宽广的知识基础,让孩子有一个全景大局观。让孩子站得越高,基础越丰富,将来做出明智选择的可能性就更大。另外,宽广的知识基础,让孩子选择自己的路比较自由,我们不知道20年以后什么是最有用的,什么是当时流行的,与其现在给他选择一科有用的知识,不如我们给他打一个宽的基础,到那时候让他有选择的能力。创造性思维,其实是一种思维习惯,你在看到任何一个知识片断的时候,都会去想,他从哪儿来,他会如何变化,他是什么性质的,为什么会如此。所有的这些问题其实是创造的来源,当你习惯对这个生活提问题,当你习惯发现生活的本质,习惯理解生活的为什么,那么你真的有可能去做出那些走心的和全新的创造。在未来的时代,其实真的每个人都是自媒体,每个人都是一个领域里面的独特的闪亮的星。这种情况下,个性和综合能力就会非常非常重要,一个人可能需要触类旁通知道很多事情,有很强的综合创新能力,才能使得自媒体会更加闪闪发光。
这是我分享的主要内容,AI时代的共享教育童行计划,希望在未来可以跟大家分享更多的内容。我们的教育计划本身是通过自媒体在进行发布,不管是微信公众号还是微博,搜索童行计划都可以找到我们的内容。我们觉得这是一个给每个人都提供机会的时代,只要有好的内容,一定能找到跟你有共同理念的人。对这个时代我们充满乐观,对下一个时代,我们也做好了准备。
【专访问答】
记者:知道您小时候学过大提琴,但是有篇文章提到过古典音乐在未来事业中的应用,我想知道在您创作过程当中哪怕以后到了人工智能这样的时代里,还会用传统艺术表达你的作品吗?
郝景芳:其实人工智能对于艺术表现形式不会有真正影响的,音乐这个事情本身是永恒存在价值的,因为音乐是跟人的内心情绪、情感、无可言说的部分贴合最近的,它的抽象形式是最强的艺术表现,没有那么具像,会更加接近人内心的情感,所以音乐其实也是人类最早十万年前开始表达情感的一种艺术方式。在十万年以后可能人真正贴合内心情绪的,最贴合的还是音乐,那么人工智能的加入,可能顶多加入一些智能创作的成分,会帮助作曲家创作,或者加入一些智能呈现,这个作曲家写的曲子比较容易用电子化的形式表现出来等等,它改变的是一些形式,但是其实音乐这个事情本身是跟宇宙一样永恒的。
记者:您对古典音乐未来怎么看?它会消亡吗?
郝景芳:古典音乐它会一直存在,但它也许不是最流行的一种当时最热门的表现形式。但是古典音乐或者说所有的纯音乐没有歌声的音乐它都始终有它最独特的方式,就是它的空间很大,表现力很强,不会被歌词所代表的具像化的内容束缚,因此每个人在过程中都能听到音符拉出来的全景空间。
记者:这也是您选择古典音乐创作的原因?
郝景芳:因为写小说是非常严谨的过程,写小说需要节奏和结构,比如古典音乐像交响乐有结构,中间有开场,第二乐章是回忆,第三乐章要快速了,高潮了,第四乐章要有恢弘的结束,当小说用这样的结构是非常动人的,我在任何情况下语言的结构和故事情节安排的结构会参照古典音乐的结构做,这种结构在流行歌里面是找不到的。
记者:学术界现在不断探索科技的边界,我们商业在加码人工智能类似这样的科技产业,不断的把它推向应用领域,您觉得作为科幻作家来说,在科技时代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功能?
郝景芳:其实我觉得科幻作家从来都对这个世界没有直接的角色功能,它既不是为了要预言这个技术怎样好就写这个技术让大家都用,也不是为了预言这个技术将来怎样不好,写了这个就告诉大家都别用,这些太直接的社会功能其实不是科幻作品的作用。科幻作品主要就是在探讨一些问题,比如这个技术和人的关系会是什么样子的,这个技术或者说我们这个世界未来有哪些可能性,其实就是一个拓展想象力的边界,或者去探讨一些可能没有正确答案的问题,比如这个技术它的两面性,一方面使我们这方面得到很大的好处,另一方面带来很多问题,一个人如何选择,科幻小说很多时候真的就是在探讨一些问题或者思考一些可能性。至于写出来对这个时代有什么影响,其实不好说,每个作品都不一样,而且也不是科幻作者写作时最关心的事情。
记者:我个人感觉科幻作家写一些作品会探讨一些,比如刚刚说到AI永远不能抵达人心,搭建人情感的桥梁,可能科幻作家在创作作品的时候,在探讨跟人性上更贴近于所有的用户或者整个人类内心上的变化。
郝景芳:这是每个作家都会做的事情,也不是科幻专家专门会做,每个作家它试图抵达的都是自己和他人的内心深处,写“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东西,所以什么是人人心中都有的东西,什么是我与他人心中的共鸣,这个是每个作家去寻找的,科幻作家可能在跟科学、跟幻想有关的领域寻找这些东西,但是普通的传统作家可能更多在日常生活、家庭生活这些领域里面寻找,但是所有这些其实对于人内心深处的追寻都应该是共通的。
记者:因为您之前有提到觉得人工智能未来可能会导致一些就业取代、教育隔离这样的问题,您本质上对这种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是有种悲观的态度吗?
郝景芳:总的来讲我觉得从大层面上讲是总体乐观的,但是局部悲观,人工智能比如未来取代了50个工作,但是它可能制造了100个工作,那么未来的就业机会还是比现在多50个,人类的生活也会整体上更便捷、更丰富、人还可以从事更多高级的工作,这是大面上的,但是并不排除在这个过程中有结构上的问题,它现在取代的这部分人,可能有的找不到工作,这是我们知道的。比如它现在取代的很多人从小接受的教育比较差,教育水平相对比较低,可能之前做的事情都是重复性劳动。这样的话也许未来需要这个人整个技能和教育水平都比较高的情况下就难以做这种工作迁移,所以我只担心的是这些问题。会很担心这种贫困地区孩子的教育、农村的教育以及现在有些相对来讲教育水平比较低的劳动者。那么总体来讲人类大命运不会出问题,在座的各位不会出问题,但是不排除有些教育没有这么好的人会有问题。
记者:刚才我们聊的这些可能是未来的事情,现在我们目前能够看到的人工智能的应用可能是一些像算法、功能的应用,比如内容平台的人工推荐这样的。但是到目前为止社会上已经有人在讨论,觉得这样的功能用大数据来分析我们已经让我们丧失了一部分自主选择的能力了,您认同这种看法吗?
郝景芳:这个事情是双向的,它可能给你带来了便利,但是陷入被动推荐中,我自己觉得OK,你可以不接受它的推荐,像百度地图它给你指了路,你永远可以不按它这个路走,选择权在你。包括所有的这些推荐,推荐到你面前并没有强迫性的使你做决定,只是占据你的视线,这时候人需要的是什么,人需要的是跳回来站到更高处想想,我最近是不是太陷入里面了,是不是应该跳出来,是不是应该拒绝,主动寻找一些新的东西等等,人是有这个选择权的,而且有这个选择能力,除非人自己不思考了,我放弃思考,把大脑仍掉了,别人推我什么就点什么,当然是会陷入失去自我。但是这个东西的决定权其实不在他人手里,在自己这儿,人自己不丢失思考的话就不会有问题,它只会让你的生活更便捷而已。
记者:所以你觉得我们每个人如何能找到自主权、选择权?
郝景芳:更多是了解自我,每个时代都很清楚自己,当有个东西推到你面前了,是不是你真正需要的,以及接下来我自己真正需要什么,这些东西如果你时刻都了解自己的话,是你在区别对待所有的这些信息,而不是被它所绑架。
记者:您认为您的学科背景和职业背景是否是您的创作优势?
郝景芳:我学过理科也学过经济,所以在创作的时候对于领域上的选择可能会比较宽,背景知识可能比较多,但是我也一直都觉得一个好作家也不需要是一个百科全书什么都知道,他能在他自己熟悉的领域里面挖掘的很深仍然是一个非常非常优秀的作家,像简奥斯汀一辈子都写的是庄园的生活,写的是贵族小姐跟先生之间生活,但是她就不肤浅,看她的作品不会觉得是一个随便的网络作者写的小姐公子的生活,就是不一样,因为她在这里面写出了人性深层次的深意,塑造的人物更加立体,她写的人的内心生活挖掘的更深。哪怕她写的领域学科上没有更深,能写的深刻也是可以的。我只不过学科背景确实宽一点,所以在题材选择上也会多一点。
记者:我们都知道您本身是一位母亲同时还有自己的本职工作,还在做公益项目和公众号这些,当然还是一位作家,我想问您平时在自己工作生活和业余爱好之间的时间平衡一般是怎么做到的?
郝景芳:白天都是工作和各种各样的商务会见、活动等等,工作还是要坐班的,但是是相对灵活一点,所以也可以参加一些这样的活动,包括我做的儿童教育项目等等也会抽白天零碎的时间去参加。晚上一般七八点钟回家还能够有点时间陪小朋友,周末会跟小朋友在一起,我的写作包括公众号写作,其他的文稿写作、小说写作基本上都在凌晨,每天凌晨都是在4-5点之间起来写作,所有的写作,90%是在这个时间写的,还有10%的时间是在夜里可能12点到2点之间写的。
记者:在夜间更有灵感一些吗?
郝景芳:主要是夜间没有人发微信尤其凌晨没有微信,白天不能不看微信,但是如果在实时看微信状态下是不可能写作的,写作是其他什么事都不打扰,如果在不停的跟别人交流的时候这是特别打扰的,因为都是写,相互之间是干扰的,在凌晨的时候是唯一相对全天来说比较安静的时候。
记者:您每天睡眠多长时间?
郝景芳:每天睡眠5小时左右已经坚持了20年了,所以就睡这么多。
记者:我想了解一下您刚才一直在说机器人在各个方面的应用其实是基于它的大量学习,在您看来未来会不会出现主动学习的这种机器?
郝景芳:其实也不是说所有机器人都是大数据学习,还有很多算法,阿尔法狗强化学习算法自己跟自己下棋就可以了,不用大数据学习。阿尔法狗就是你告诉它这是围棋,围棋该怎么下,告诉它规则就自己跟自己下,下了三天就已经战胜人类全世界高手加阿尔法狗第一代,这是自学。它不需要,有些不需要大数据的,但是这种是什么情况呢,规则明确、目标明确,只有像游戏这样的可能是这种,所以它可以靠自学,但是剩下的很多都没办法,比如让它写一篇爆款文章,就没法自学。什么叫写爆款文章,它不能自己写完自己评判,这种是没办法必须得是靠跟外界的互动,但是它可以靠跟外界的互动来进行学习也是强化学习的内容,语言互动也是这样,它说一句话根据外界的回应是好是坏再修改自己的语言等等。这种情况是在做中学的,所以它也不一定完全需要大数据,但是这种学习其实仍然有比较多的局限性。
记者:不是你给它设定的目标或者领域的主动学习,人工智能怎么做?
郝景芳:人工智能现在,目前各种算法都无法干没目标的事,如果程序员根本没有给它一个目标,它是不知道干什么的。
记者:未来会不会实现?
郝景芳:属于人工智能已经有自我意识自己想学习了,这种在不可见的未来,有可能,但是目前不可见,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到来,我刚才做的所有预测可能五年、十年、二十年这样的预测,但是你说人工智能什么时候自己开始在那儿“我想学这个、想学那个、我想成长成什么样”就是不可见的未来,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现。
记者:如果有人想把您的作品拍成电影的话您是什么态度?
郝景芳:正在改,我15年就把版权签出去了,导演15年就做设定,去年开始做剧本大纲,中间做了很多调整,估计到明年能够有成型的剧本出来,这个开发和创作过程还是很正常的节奏,如果明年年内能开拍,后年说不准可以上映。所以这个事我不着急大家也别着急。
记者:小说和剧本有时候创作上差别会很大,是您负责剧本这一块还是?
郝景芳:导演自己写,我把自由权都给他,只是他在很多阶段跟我沟通,问我意见这样。我自己觉得剧本跟小说差别大一点比较好,如果都一样就是小说的再现,如果差别不大感觉没有意思似的。
首席内容指导:投资家网蒋东文(曾用名:蒋冬文)
【本文为投资家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投资家网,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6月20日,人民文学出版社与网易游戏宣布双方达成战略合作,未来双方将就《蛋仔派对》游戏IP的跨媒介改...
6月19日,记者从RELX悦刻(雾芯科技)了解到,其品质安全实验室通过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
为增强青少年金融素养,提高风险识别能力。“2024年普及金融知识万里行”活动期间,马上消费金融股份有...
北京银河通用机器人有限公司(GalaxyBot,以下简称“银河通用”)近期宣布在成立短短一年时间内完...
投资家网(www.investorscn.com)是国内领先的资本与产业创新综合服务平台。为活跃于中国市场的VC/PE、上市公司、创业企业、地方政府等提供专业的第三方信息服务,包括行业媒体、智库服务、会议服务及生态服务。长按右侧二维码添加"投资哥"可与小编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参与官方活动,赶快行动吧。
2016年注册于北京的中氢新能技术有限公司,下设位于大兴的装备制造公司、位于海淀区的技术研究院、材料...
一度无比高光的理想汽车,猝不及防遭遇重挫。
2024年1月10日,由投资家网主办,财经锐眼、有时间协办,北京微金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十二届股权...
2024年1月10日,由投资家网主办,财经锐眼、有时间协办,北京微金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十二届股权...
2024年1月10日,由投资家网主办,财经锐眼、有时间协办,北京微金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十二届股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