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按目前设计师圈的通行说法全国有2000多万设计师,既有从高中开始学习美术、大学时从事艺术设计相关专业的科班人才,也参加photoshop、CorelDRAW等培训班出身的人士,他们之中的绝大多数人的就业出口是企业。
设计(Design)这个词本身具有从无到有的气势,在西方语境之中,最高的设计者是造物主(上帝),而人的本质力量就在一切作品劳动中体现自己的价值;所以,一个有设计思维和能力的人也是一个头脑具备相当旺盛创造力、以及双手灵巧的人。
到了信息时代,设计更是渗透进社会机体的毛孔之中,当我们打开一个App的logo、产品的UI(界面),电脑上时打开的网页,操作系统的布局都是由一个个分门别类设计工种精心打磨;包括手机、笔记本在内的智能硬件努力比拼工业设计的美感,更遑论我们寄居的高楼大厦也是建筑设计师在图纸上、空间设计师的建模细节一点点生成为现实。
即使不谈艺术美学层面,设计已经嵌入到商业各个层面。一个创业公司的从想到名字之后的品牌得落实到一个商标(logo)具象上;办公室功能分区及装饰;企业文化墙或成果展示;公司视觉识别体系(VI);创始人的形象包装处处都会用到设计师;甚至越是做大事的企业越是重视自身的设计软实力。
本文更关心的是设计行业会不会变得更好?
国内设计师的生存状况让人忧虑
按目前设计师圈的通行说法全国有2000多万设计师,既有从高中开始学习美术、大学时从事艺术设计相关专业的科班人才,也参加photoshop、CorelDRAW等培训班出身的人士,他们之中的绝大多数人的就业出口是企业。
而一些不是长期需要市场策划岗位的公司大多选择设计“外包”,有的找朋友帮忙代设计一个logo,有些注重品牌形象的公司重金邀请到大的设计事务所,他们抱着很高的期待却并不内行,由此带来的甲方与乙方之间的“相爱相杀”,往往陷入到乙方认为甲方“说什么都会对”,甲方怀疑乙方“没有get到点”的境地。
(图片来自网络)
这种矛盾在于设计是门“商业艺术”,其需求不是源于设计师的创作欲,但是客户却需要艺术化的呈现,本质上,商业设计工作更像是一个to B(to Bussiness或者说to Boss)的工作,设计师既要适应不同口味、需求的老板,还要兼顾商业实用和效果,很多设计师的职业荣光就这样被一次次枯燥的修改和繁琐的沟通所消磨。
尽管加班熬夜是家常便饭、良莠不齐充斥设计市场,笔者在专访精于设计创始人王斯旻经过深入探讨后发现,这还并不算真正关节所在:
定价非标化。同一需求不同作品的设计费,市面上有些设计师平台最低低至99元,也有一个亿的天价logo,如此天渊之别的价格中间有多少名不副实的水分?如何让企业花费合理的价格获得一个相对优质又满意的设计作品呢?企业在试错成本较高的情况下会选择名气更大、费用相对更高的设计师,而相互抱怨和吐槽难以避免。
预期效果“天生不稳定性”。“即使是一个好的设计师要做一个设计作品,也未必一定可以符合企业的需求,”王斯旻说,“因为设计每一个作品都是一个全新的工作。”好的设计创意本身是反套路化、反程序化的,并且设计还是“人对人”之间的工作,还得考虑彼此的欣赏水平与企业需求是否合拍。
优秀设计师人才的流失。王斯旻在康奈尔大学读研期间初创的“凯诺空中设计课”时发现,很多优秀设计人才更倾向于到外企或者国外去工作,他们大多是由于市场价格混乱、作品没有得到认可而被迫转行。
如何让中国设计令世人尊敬,王斯旻认为至少要达到一个标准:优秀的设计人才更愿意留在国内发展,他们的才华有施展舞台。这是他为什么要从纽约SOM设计所离开并回国创办精于设计的初心。
怎样把设计的工作流程规范化,为行业构建一个有章可循的机制,却需要借鉴美国、欧洲以及日本等发达国家在设计行业方面管理经验和文化积淀,显然,对于设计师创作过程的“再设计”,对缓解创作者个性化发挥不稳定性的问题已成为刚需。
精于设计的创新方法论,让企业和设计师都乐在其中
企业和设计师的共同愿望是:得出双方满意的作品,只是这种“一拍即合”的畅快感似乎快成为一种传说。
精于设计认为所有工作的原点是要清晰界定准客户需求(brief)。
传统的做法是让经验丰富的设计师与项目方沟通数个小时,有的是设计事务所的“台柱子”与甲方沟通之后再传达给底下其他设计助理执行,而多方传递后的“需求”信息已经失真。精于设计则是开发一套标准化、具备游戏化体验的“问卷系统”,快速测出客户尤其是企业主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深层次需求,比如喜欢或许需要什么样的颜色?需要的是抽象的还是具象的设计?究竟是高大上设计风格还是接地气的风格?调查问卷系统出具各种维度的表格数据,结合了设计心理学的H5报告能够节省双方的沟通成本,减少无用功。
最关键的流程改造还是得降低设计师发挥不稳定的问题,这显然不能指望单独由一个设计师改N稿或突破自我的框架,借助团队(Team)的力量才能得到整体相对稳定的输出。
以往企业之所以情愿出高价邀请知名设计师其实是在“赌”该设计师在理解企业需求后做出好设计的“概率”更高。精于设计则把每一个设计师预期完成满意作品的概率进行加权,最终让企业挑选出最符合自身预期的作品方案,改变一个设计师完成一个需求的孤立作业模式,变成多个设计师对待一个需求的竞选模式,据了解,精于设计的竞赛大体分为如下三种:
(1)公开赛:对精于设计平台所有注册的设计师均可参与,角逐分为初赛、决赛两轮。
(2)邀请赛:精于设计对较高等级设计师发出邀请,进行小范围单轮赛事PK。
(3)御用赛:精于平台与高等级设计师用户一起争取优质大项目并和需求方长期合作的赛事。
企业最终能从不同的设计师的作品中精挑细选到最符合预期的方案,即使不能一下子命中,也可以由甲方最认可的设计师进行精益求精,直到推敲完善至客户完全满意为止;这种竞赛模式特别适合那种“善变”的客户——想的是A、说的是B、看到C好又改变主意,对于客户而言,竞赛制能保证总有一款适合你!
以阿星孵化的金融科技自媒体“拉风财经”logo设计为例,选择了精于设计邀请赛的形式合作,最终我从15位入围作品中选出了其中一个最符合预期的作品,再综合多位亲友的意见,交由设计师打磨出一个非常“拉风”并且有内涵的创意作品,对于作品效果,我觉得“专业眼光、无价之宝”的赞美是精于设计团队当之无愧的。
(左图一是需求界定和发布;中图是邀请赛入围logo作品;右图精于设计在成稿之后制作的拉风财经VI手册)
在奇妙的“设计实验”中,我第一次拿到这么多logo备选方案有一些不安,其他落选设计师的心血不是都白费了呢?在我看来,精于设计的自动化工作流程、体系化专业服务、国际化大牌设计感过于“偏袒”甲方(客户)了。而王斯旻回复道:“我们给设计师的游戏化体验会让设计师觉得很有趣,并且平台的公信力、激励机制也可以吸引到设计师的积极主动参与。”
因为设计师的大部分工作时间其实在处理设计作品之外的沟通、协调、试错等环节;而设计本身又是个“手艺活”,其订单本质上是售卖自己的时间,很多人希望通过做好更好的case成名之后提升溢价,但依然难以抗御设计效果不稳定、客户难以交代的风险。在精于设计平台上,精于设计为企业实际上是创意、设计到实现的完整解决方案服务,很多沟通环节事务由专业资深项目经理来对接,让设计师可以专心完成作品。
另外线上能够让设计师长期付出的平台实在凤毛麟角。在某众包服务平台,一些企业主会让自己公司设计师或者熟悉的设计师朋友参与竞标,在否定所有提交设计方案之后,再由认识的设计师“借鉴”其他作品完成设计方案,这种暗箱操作的“骗稿”行为让很多优秀设计师心血付诸东流。而在另一类相对价格相对高端的设计事务所如正邦设计等,往往需要设计师花费大量时间精力用在制作PPT比稿上,而提报时PPT美轮美奂也是需要设计师参与制作的才能最终以“诚意”换取到最终甲方预付款,这无疑是对设计师本身工作的巨大消耗。
在精于设计的官网上挂出的需求就是实实在在的订单,谁能在竞争中更深刻理解客户的需求、与客户更投缘、最终被客户所挑选,就能赢得奖金。所有作品都是“公开”、“公正”被对待,对于设计师来说,参加一项挑战的乐趣就是提交一副自己满意的作品,这本身是件enjoy(享受)的事情。
独特设计师社区协作模式,给企业带来高性价比体验
目前设计行业主流模式大体分为:一是线上撮合型众包平台模式,另一种是线下设计事务所或工作室模式,前者试图以logo的超低定价获取中小企业客户,却很难吸引优质设计师;后者优秀设计师则需要在工作之余承担巨大的管理成本和用人成本,这导致其设计作品价格偏高,很多企业用不起。
要想让企业既能够获得优秀、专业的设计作品,又能以合理的费用获取,上述这两种模式精于设计都不想走。精于设计团队则负责与企业对接的需求界定、PPT提报、费用定价、沟通协调以及设计作品知识产权查重等从创意、设计到实现的完整解决方案,与其他中间服务不同的是,精于设计并不担心企业会跨过精于设计直接联系设计师。
“我们并不是靠信息不对称来赚钱,我们不介意企业直接与自己满意设计师沟通,事实上,大多数企业只要享受到精于设计流程之后有设计需求还会来找精于设计。”王斯旻说,“设计师发挥不稳定依然是一个大概率事件,这是设计与文案等创意服务类工作不同之处,设计的需求会发生变化,企业这次需要的是一个logo,下回需要的是一个市场海报;再下回可能是一个网页设计、亦或是空间设计,这绝不是一个设计师所能应付的了的。”
目前在精于设计平台上活跃着4000多位全球真实设计师,王斯旻并不担心企业客户少,他更在意的是设计师在平台上“是否玩的开心”?又有多少优秀设计师入驻了平台?留存度和活跃度怎么样?这成为他每天关注的焦点。
为了保证入驻的设计师“有钱赚”,精于除了让参加竞标设计师能赢得奖金以外,提交了较好作品但没有中标的设计师也会适当补贴作为安慰奖、并在平台上获得相应的“积分”,而不符合要求作品则没有积分;在每一次需求发布和竞标过程中,精于设计坚持这种“金字塔式”筛选结构设定是为了让设计师“以作品说话”。
这样才能保证设计师每一次参选时,才华得到公平的对待、利益获得对等的满足、设计师也可以坚持在平台上接单参赛以打造自己的品牌,平台也不用担心头部设计师“垄断”过多名利的负担。而在邀请赛、御用赛等竞赛模式中,精于设计会根据设计师用户积分等级、参赛类型以及递交上传的以及审核通过的作品链接为指标进行定向邀请,那些长期活跃、跟随精于的设计师所接到的接单、合作机会显然更多。
精于设计服从的客户包括华润、万科、中粮、红杉资本、真格基金、万象城、氪空间、优客工场、中航工业、上海交大、长江商学院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这些顶尖公司和组织单位提供过品牌、产品、会议、室内等方面的设计方案。
精于设计致力于希望成为“创意·设计·实现,世界领先品牌的共同选择”,尤其是那些正处在发展中、从一开始就重视品牌形象的公司享受到精于设计带来的服务。正是由于精于设计在设计师资源上的积累以及模式上创新,使得精于设计与市面上顶级的设计师事务所相比设计品位毫不逊色,价格却不足他们的10%。
精于设计期望未来在需求最大的市场上用亲民的定价获取客户的信任,这样精于设计才能做的更大、订单越源源不断,让平台设计师开心的忙活起来,团队最终也能拥有相对稳健的发展。
结语:
设计服务是很多企业服务平台踩过的最大的坑,又是“双创”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按照现有传统设计行业模式发展下去,导致设计师的职业成就感不高、报酬收入低,很难涌现出高品质的国际设计,自然难以与“品牌强国”大势相吻合,设计行业革新正当其时。精于设计模式是在洞察设计本身的创作特性、甲乙方关系现状之后,构建起了一个兼顾设计师和企业双方利益的“生态社区”,是顺应人性、市场需求的好商业模式。精于设计既是网聚(兼职)设计师用户的轻运营平台,也是真正懂企业、重专业服务的企业服务平台,有望成为国内最大的从创意、设计到实现的完整解决方案服务商,其革新模式是中国设计行业崛起的新动力。(作者:李星)
9月20-22日,长江商学院EMBA29期校友齐聚郎酒庄园四渡赤水教学中心,共同开展8周年返校活动。
9月24日,第二十四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的帷幕缓缓拉开,世界500强企业美的集团携旗下光伏产业精彩亮...
当大模型呼啸而来,浩鲸科技很早认识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不在于基础大模型,而如何在其上生长出业务价值,融...
9月19日,银河证券星耀管理人俱乐部在上海举办以“合规引领、共创未来”为主题的闭门会,从不同角度为私...
投资家网(www.investorscn.com)是国内领先的资本与产业创新综合服务平台。为活跃于中国市场的VC/PE、上市公司、创业企业、地方政府等提供专业的第三方信息服务,包括行业媒体、智库服务、会议服务及生态服务。长按右侧二维码添加"投资哥"可与小编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参与官方活动,赶快行动吧。
2016年注册于北京的中氢新能技术有限公司,下设位于大兴的装备制造公司、位于海淀区的技术研究院、材料...
一度无比高光的理想汽车,猝不及防遭遇重挫。
2024年1月10日,由投资家网主办,财经锐眼、有时间协办,北京微金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十二届股权...
2024年1月10日,由投资家网主办,财经锐眼、有时间协办,北京微金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十二届股权...
2024年1月10日,由投资家网主办,财经锐眼、有时间协办,北京微金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十二届股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