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以来,腾讯无疑是资本市场最受关注的股票之一。2021年1月1日到现在,短短二十多天里,腾讯股价上涨了28.85%。昨日,腾讯更是大涨超过10%,市值达到7.35万亿港元。
今年以来,腾讯无疑是资本市场最受关注的股票之一。2021年1月1日到现在,短短二十多天里,腾讯股价上涨了28.85%。昨日,腾讯更是大涨超过10%,市值达到7.35万亿港元。
当然,腾讯的股价上涨,自然离不开其扎实的基本面。但站在当下,市场情绪无疑是腾讯股价短期内上涨最大的催化剂。都说当下的A股是机构抱团优质公司,在这一点上港股也不例外。
随着去年以来,内地投资人加速流入港股市场。腾讯股价大涨,也成为了港股市场爆发的一个缩影。而腾讯控股正是被最多数量的公募基金持有的港股公司。
截至2020年末,共有332只公募基金持有腾讯控股,其中包括62家基金公司。这些基金的持股总数量在1.32亿股,相比2020年三季度末,持仓腾讯控股的总股数再度增加了6010.81万股。
固然,最近腾讯等一批港股头部公司因为资金流入和牛市特征,逻辑被进一步强化,但根本上还是钱多。幡未动风亦未动,仁者心动了。不过,情绪这东西,来得快去得也快,所以投资人也不必过于乐观。
从过去看,作为公认的最有难度的投资市场,投资港股向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港股内资化的故事固然性感,但市场资金结构的彻底转变,显然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 01 /
港股牛市来了?
今年以来,“旧经济”的价值重估以及“新经济”的高成长阿尔法,都分别得到南下资金的配置青睐。
根据安信证券数据,2020年12月23日-1月24日,恒生国企指数短期上涨近15%。这是继2015年3月和2017年12月后,恒生中国企业指数第三次出现快速上涨。
除国企外,港股科技公司也是南下资金重要的配置方向。2020年12月23日-1月24日,南下资金对科技行业累计净买入高达1095亿港元,超出第二名600多亿。
大量的资金涌入,也催化了部分科技公司股价快速上涨。在2020年12月23日-1月24日,除腾讯外,美团股价上涨37.65%,中芯国际股价也有43.72%的涨幅。
事实上,港股科技股受到资金追捧也不难理解。放眼全球市场,去年3月后科技公司一直资本市场的热门板块。截至目前,特斯拉涨幅超过10倍,Snap的涨幅也在5倍以上。随着小程序、视频号逐渐发力,腾讯作为数字经济优选标的自然成为了投资人追捧的核心资产。
站在更大的维度看,港股市场爆发的背后,是内资加速南下的结果。根据国盛证券数据,截至2020年末,港股通累计净流入规模已达1.73万亿港元,持有港股市值近2.1万亿港元,占港股总市值4.4%的比重。
在交易层面,根据国盛证券测算,2020年港股通参与的交易已占到港股市场总成交额18%左右。要知道,2019年这一数字仅在10%左右。
到2021年,这一趋势变得更为明显。2021年开年以来,南下资金已累计净流入2312.11亿港元(1933.63亿元),接近2020年全年净流入金额(6721.25亿港元)的1/3。
其中,1月18日港股通单日成交总额达到了760.7亿港元,创出了新的记录。1月18日,760.7亿港元的港股通单日成交额要是放在2019年,会超过很多港股市场的单日总交易额,而在1月18日港股通的成交额也占到了当日港股市场总成交额的约三分之一。
与南下资金加速入港相比,外资正在逐渐流出港股市场。根据国盛证券数据,2020年全年外资净流出港股规模近1.9万亿港元。此长彼消之下,一场争夺港股核心公司定价权的“解放战争”开始了。
/ 02 /
加速抢夺港股定价权背后
看到这里,很多人可能要问,内地投资人加速抢夺港股定价权的原因是什么?在读懂君看来,原因主要有两点:
首先,港股估值偏低。与2018年初相比,A股(沪深300指数)累计涨了40%,美股(纳斯达克)涨幅接近90%,而港股(恒生指数)仅仅刚刚勉强不跌。
从AH股溢价的角度来看,去年10月AH股溢价指数曾经接近150,位于历史最高水平。其中,两地同时上市的股票,A股平均比H股高40%。
尤其是A股没有的那些中国上市公司,港股的低估更明显。比如电信三巨头、中海油,股价都处于多年最低水平附近,跟2020年3月的疫情最低点基本相当甚至更低。PE统统只有个位数,分红收益率平均大于5%。
换句话说,这部分的H股完全没有感受到海外流动性的宽松和中国经济复苏的强劲。这样的估值差异,也极大激发了内地资金从A股调仓H股的动力。
其次,随着越来越多新经济公司奔赴港股,港股正在形成一批核心资产。如果把交易所视作一家公司,对优质公司的吸引力,就是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过去十年,在李小加的主导下,港交所开始了浩浩荡荡的改革。从2012年开始,几乎每年都有重大的制度改革与创新落地。
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港交所允许同股不同权以及生物科技公司上市。这为港股市场迅速带来了新鲜的血液。小米、美团、思摩尔等国内新经济公司上市,掀起港股市场IPO的小高潮。
从目前看,随着中美未来存在不确定性,中概股回归已经成为必然。而港股也将成为中概股们回归的第一选择。在阿里巴巴登陆港交所后,网易、京东也已经在港股完成上市。
如今,港交所正在逐渐成为全球最大的IPO与融资中心。在这个过程中,港交所构建了以腾讯、小米等一批新经济公司的核心资产池,极大提升了港股市场的吸引力。
所谓的核心资产,其价值主要体现在长期的资本回报和平稳收益率。以腾讯为例,在过去十年里,腾讯股价从35.31港元上涨到现在的718.5港元,算下来年均复合收益率高达35.16%。
港股市场的吸引力提升,也直观地反映到港交所和富途证券的股价表现。去年以来,富途股价从低点的8.16美元上涨到102.26美元,涨幅超过10倍;无独有偶,港交所的股价也从去年低点的202.29港元上涨到现在的513港元,上涨超过一倍。
事实上,内地机构投资人入场港股的故事可能才刚刚开始。
按照机构分析,过去公募基金长期低配港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能够配置港股的基金产品本身数量就不多。但近年来,伴随国内公募基金发行加速的同时,新基金中能够配置港股的产品数量和占比也在快速提升。
国盛证券测算,在2020年四季度新成立的325只基金中,有146只能够投资港股。而今年以来新成立的94只基金中,更有57只能够投资港股。
中金公司研报也指出,未来考虑到保险、私募以及其他类机构投资者的资金流入潜力,且大陆投资者对港股了解已经大幅提升,在港股估值保持吸引力的前提下,南下资金近年年均流入潜力可能维持在5000-6000亿元的高位。
不出意外,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南下资金动向都是港股市场涨跌的重要逻辑。
/ 03 /
资金牛市的前车之鉴
某种程度上说,当下港股市场的火爆,更多是市场情绪催化的结果。
固然,最近确实有些港股公司因为资金流入和牛市特征,逻辑被进一步强化,但根本上还是钱多。幡未动风亦未动,仁者心动了。不过,情绪这东西,来得快去得也快,所以投资人也不必过于乐观。
事实上,南下资金抢夺港股定价权的故事不是最近才开始的。早在2015年上半年和2018年初,类似的故事也曾发生过,但结局均以失败告终。
第一次是2015年上半年那轮轰轰烈烈的牛市,A股大涨后,资金大幅南下,但恒生指数在2015年4月底见顶,比A股还要早一个多月,抢筹资金只得折戟而归。第二次是2018年年初,大陆资金持续流入港股,夺回港股定价权呼声再起,结果是中美摩擦升级,A股和港股全面走熊,港股当年跌了13.6%,创下7年来最大跌幅。
除了以上两次以内地资金驱动的港股牛市外,之前2007年内地资金通过首批QDII基金大举购买港股结局也并不理想。
与2015年的情况类似,A股市场同样处于牛市后期,整体市场估值偏高,于是开始资金南下转战港股,上演最后的疯狂。
究其原因,港股本身的复杂性,给投资人投资港股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具体来说,港股作为一个离岸市场,很容易受海外市场的影响。无论是通胀预期升温,还是美债利率上行,都会对全球权益资产形成扰动,进而加大港股市场的波动。
当然,与过去不同的是,随着弱势美元周期开启,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港股的估值折价也有望逐步修复。与此同时,作为全球率先走出疫情的国家,中国仍然是全球资产高地。从这个角度看,港股在2021年全球走出上行行情的概率并不小。
不久前发出的机构报告,也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这一观点。
花旗银行上调今年香港恒生指数目标点位6%,由此前预测的28414点升至30054点。这意味着,恒指在未来12个月或有11%的潜在上升空间。富瑞则更为乐观,该机构表示,港股“理想背景”将持续到2021年,对恒生指数目标点位上调至32000点。
当估值洼地随着资金涌入被填平,港股的未来走向还是取决于头部公司的价值释放。至于港股最终能走向哪里,时间会告诉我们答案。
投资家网(www.investorscn.com)是国内领先的资本与产业创新综合服务平台。为活跃于中国市场的VC/PE、上市公司、创业企业、地方政府等提供专业的第三方信息服务,包括行业媒体、智库服务、会议服务及生态服务。长按右侧二维码添加"投资哥"可与小编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参与官方活动,赶快行动吧。
2016年注册于北京的中氢新能技术有限公司,下设位于大兴的装备制造公司、位于海淀区的技术研究院、材料...
一度无比高光的理想汽车,猝不及防遭遇重挫。
2024年1月10日,由投资家网主办,财经锐眼、有时间协办,北京微金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十二届股权...
2024年1月10日,由投资家网主办,财经锐眼、有时间协办,北京微金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十二届股权...
2024年1月10日,由投资家网主办,财经锐眼、有时间协办,北京微金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十二届股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