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证监会发布消息,将对科创板《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作出修订,完善科创板“硬科技”的界定标准。此次修订后,科创属性评价指标将由原来的“3+5”变为“4+5”。
同时,证监会将对科创板企业按照支持类、限制类、禁止类进行分类处理,对于金融科技、模式创新等类型的企业,将根据企业科创属性情况从严把关,限制在科创板上市;对房地产和主要从事金融投资类业务的企业,将禁止在科创板上市。
对此,中科创星创始人李浩表示:“此次科创板对科创属性评价指引的修订,最引起大家关注的就是完善了科创板上市企业‘硬科技’的界定标准。‘硬科技’标准的明确是非常正确的,同时也给予拟上市企业更清晰的指引标准。科创板自设立以来,定位就是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服务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在这个背景下,证监会完善了上市企业‘硬科技’的界定标准。同时,4月9日,上交所也召开了保荐机构座谈会,提出‘提高保荐业务质量,建设高质量的科创板市场’,坚定‘硬科技’特色,明确‘硬科技’的五个方向。”由于科创板成立时间不久,注册制实施也在起步阶段,实际执行难免会有规则设置的不完善之处。李浩认为,这次《指引》明确限制了金融科技、模式创新类企业上市,拒绝房地产、金融投资企业,给市场传递了强有力的声音。想要披着“高科技”的外衣来科创板浑水摸鱼的情况将被拒之门外,这次《指引》新增的“硬科技”标准,正是在完善之前的规则漏洞。不是所有带“科技”字眼的公司都符合科创板,科创板上市的科技公司必须要在某一领域具备“硬科技”特色,而不是靠所谓技术之外的东西打擦边球。因此,此次监管坚决终止金融科技、模式创新类公司在科创板上市的意义非常重大,此举不仅有助于保护投资人,同时也更有助于培育一批真正的硬科技企业,有利于科创板长远健康的发展,更加围绕国家的战略方向,帮助国家解决重大问题,让中国经济更具活力。中科创星成立之初就致力于成就硬科技冠军,大力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助力国家硬科技的发展,为国家解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难题,为中国重返世界之巅贡献自己的力量。如今,“硬科技”的内涵随着时间不断完善,也被科创板不断明确硬科技属性,对此我们感到非常地振奋,相信科创板会培育出越来越多的硬科技冠军企业,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做出更大的贡献。附:证监会发布修订《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说明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以来,证监会会同上交所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始终坚守“硬科技”定位,扎实推进试点注册制和关键制度创新,改革取得了预期效果,市场总体反应正面积极。2020年3月,证监会在总结前期审核注册实践的基础上,会同有关部委认真研究论证,出台了《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从一年来制度运行的效果看,科创属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推出,增强了审核注册标准的客观性、透明度和可操作性,为科创板集聚优质科创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科创板上市公司已超过250家,涵盖了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制造等领域。据2019年报显示,平均研发投入占比12%、平均研发投入金额1.17亿元,平均发明专利75项,均显著高于其他市场板块,未盈利企业、红筹企业、特殊股权结构企业等先后实现上市,科创板“硬科技”的成色和市场包容性逐步显现。但申报和在审企业中也出现了少数企业缺乏核心技术、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市场认可度不高等问题,需要结合科技创新和注册制改革实践,进一步研究完善。科创板各项制度设计,必须紧紧围绕培育出更多具有“硬科技”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创新企业,这是检验科创板是否成功的首要标准。这次完善科创属性评价指标体系,总的思路是:聚焦支持“硬科技”的核心目标,突出实质重于形式,实行分类处理和负面清单管理,进一步丰富科创属性评价指标并强化综合研判。压实中介机构责任,强化制度规则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从源头上提高科创板上市公司质量。此次科创属性评价指标体系修改,是科创板一项重要制度调整,涉及对《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以及交易所相关审核规则的修改。具体包括以下方面:一是新增研发人员占比超过10%的常规指标,以充分体现科技人才在创新中的核心作用。修改后将形成“4+5”的科创属性评价指标。二是按照支持类、限制类、禁止类分类界定科创板行业领域,建立负面清单制度。三是在咨询委工作规则中,完善专家库和征求意见制度,形成监管合力。四是交易所在发行上市审核中,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重点关注发行人的自我评估是否客观,保荐机构对科创属性的核查把关是否充分,并做出综合判断。办好科创板、做好注册制改革试点关乎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全局。科创属性评价指标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是坚守科创板“硬科技”定位的具体体现,将有利于保障科创板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更好服务国家科技创新战略,有利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