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1年12月8—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分析了当前形势,首提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部署了2022年工作,提出了备受关注的“房住不炒、跨周期调节、双碳、共同富裕”等12.6政治局会议没提的表述,也有“扩内需的具体举措没提、且删掉了促消费”等意外之处;但是,更为重要的,这是一次“解放思想、政策纠偏、重塑共识”的会议,也是一次督促各方“努力干活”的会议,有人形容为新时期的”千人大会”(1962年1月)。
2021年12月8—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分析了当前形势,首提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部署了2022年工作,提出了备受关注的“房住不炒、跨周期调节、双碳、共同富裕”等12.6政治局会议没提的表述,也有“扩内需的具体举措没提、且删掉了促消费”等意外之处;但是,更为重要的,这是一次“解放思想、政策纠偏、重塑共识”的会议,也是一次督促各方“努力干活”的会议,有人形容为新时期的”千人大会”(1962年1月)。
总之,2022年,特别是上半年,政策环境对经济和市场应会比较友好,对资本市场也比较有利,仍是投资的好机会,但同样面临挑战。
会议精神解读
一、本次会议最大的不同:这是一次“解放思想、政策纠偏、重塑共识”的会议。
会议分析了形势,统一了思想,明确了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处理各种关系。对当前社会关注的5个方面 “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共同富裕放在首位),比较实事求是的予以分析和解读,有利于统一社会各界的认识和执行中央的政策。会议指出,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面临许多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并就共同富裕、资本、初级产品保障、防风险、双碳等五方面社会关注的思想认识问题进行了纠正。具体如下:
1、 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先把“蛋糕”做大做好、再切好分好。
2、 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首提要为资本设置“红绿灯”。
3、 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初级产品供给保障,节约与安全并重,关注种子安全、能源安全。
4、 要正确认识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要求“压实企业自救主体责任”,关注个别企业和地方隐性债务风险。
5、 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后续双碳应不会“运动式、一刀切”。
二、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而且要“靠前、超前”,指向2022年地方政府应会“努力干活”,尤其是2021年地方财政发力慢的局面有望改观。
基于对当前国内外形势判断,认为2022年是人事变动大年(约 50-70%的省份更换省长省委书记和市县一把手),地方新班子要担起责任;新增“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并要求“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最直观的,预计2022年地方债也很大可能会在上半年前置发力,尽力稳定下滑的经济势头。
三、会议对当前经济形势、2022年政策基调、重点工作等方面的具体分析和部署
1、对经济形势的判断
会议在分析成绩的同时,首提“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的困难和挑战。
2、2022年的主要目标,继2018年之后,重提“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稳中求进是整体策略。2022年是政治年,稳增长、稳就业是硬要求,确保二十大的顺利召开。
3、七大具体策略
(1)、宏观政策——逆周期重现,松货币、宽财政,降准后可能还有降息,财政与货币的宽松组合拳出击,新基建可望超前。
(2)、微观政策——“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恶意逃废债被点名。反垄断并不仅是“一次性脉冲”,2022年要继续落实好2021年的“冲击性”反垄断政策。
(3)、结构政策—房住不炒、因城施策等措辞都未发生本质改变。保障性住房建设放在商品房前面。结构政策还要求激发涌现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
(4)、科技政策——强调扎实落地,关注“要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1 年 11 月 24 日深改委审议通过了《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2021-2023 年)》),“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挥好国家实验室作用,重组全国重点实验室,推进科研院所改革”。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提高农机装备水平、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大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要带头保供稳价、实施新的减税降费、保障农民工工资发放。
(5)、改革开放政策——改革聚焦要素,资本是要素,垄断资源也是要素。
“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完成国企改革三
年行动任务”、“稳步推进电网、铁路等自然垄断行业改革”。
(6)、区域政策——区域平衡,东中西东北协调发展。
(7)、社会政策——兜住就业底线就业、养老、生育三大民生问题,就业第一。
资本市场的机会和挑战
一、整体判断:机会大于风险
1、面临的压力
(1)经济复苏缓慢,疫情对全球主要经济体和国内经济带来压力,且分化明显。
(2)通胀短期难以消退。
货币超量发行、 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全球运输成本提升,导致全球通货膨胀水平上升。从2020年1月底到2021年10月,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扩张了超过3万亿美元,增加了75%的基础货币。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货币的贬值程度,可以从广义货币供应量得出相关数据。
根据 2021年9 月份 OECD 的评估,2020 年下半年至今, G20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提高了 2.25%,其中约 75%来自大宗商品和运输成本的上涨。全球需求急剧反弹、供应中断和库存枯竭,推高了全球各地的商品价格和运输成本,进而拉高进口价格和消费物价指数,预计这种影响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3)受制于货币超发,主要国家的货币政策已逐步或将结束宽松。
(4)A股盈利整体同比增长趋弱
(5)盈利增速的周期性减弱,结构分化明显增强
2、存在的机会
(1)中美关系缓和,政治上需要稳定的内外经济环境。美联储Taper对A股影响有限,A股估值仍在合理范围。
(2)疫情控制和政策调整后,供给侧改善明显,12月PPI环比开始下滑,企业基本面盈利的结构性改善趋势形成:供给压制修复下2022年A股盈利结构的三大看点
(3)与PPI下降类似,2022年中游制造业盈利修复将确立;以新能源汽车和新能源发电为代表的新基建、 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碳中和产业带来产业转型和升级机会。
(4)后疫情消费景气进入中期修复通道
(5)新科技迎来新一轮产品创新高峰
(6)刚性兑付的打破,去杠杆和资管新规落地,银行理财低收益常态, 股债、基金吸引力增加
(7)产品收益稳定领先个股
(8)政策强化“房住不炒”预期,房地产投资下降,资金充盈。
(9)A股增量资金中“长钱”占比提升
2022年资产配置关注点
1、债市:警惕短期回调风险,但中长期配置价值凸显
(1)美联储启动 Taper 后,全球供给不足约束仍强,持续推升通胀和通胀预期,美国2021年12月通胀已达到8%左右,为40年来最高,引发市场流动性边际趋于收紧,美国加息预期提高,可能会引发美债利率有所上行,对国内债市形成一定扰动;
(2)国内稳增长压力加大背景下,财政加快发力将带动国债供给明显增加,同时受制于通胀高企货币政策宽松力度有限,短期内也会对债市造成一定冲击;
(3)经济步入周期性下行通道,决定国内货币稳中宽松不会缺席,待全球供给缓慢恢复、通胀中枢拐头向下时,利率重新回落值得期待,债市中长期配置价值凸显。
2、二级市场:不必过分悲观,结构化机会犹存,短期调整是机会。
(1)国内外宏观、流动性环境日趋复杂严峻,决定 A 股难有趋势性机会,市场属于震荡市或平衡市。
(2)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叠加大宗商品价格高企,不断压缩中下游企业盈利,削弱其对 A 股的支撑;
(3)资金面上,国内宽信用、宽货币节奏或偏慢,A 股估值全面抬升动力短期有限;
(4)美联储开启退出宽松带动全球流动性边际收紧,美国通胀高企,加息预期明显提高,可能导致处于高位的海外金融市场出现调整,对国内市场流动性带来冲击,对 A 股风险偏好修复也会形成一定制约。
(5)2022年下半年CPI反弹,对政策刺激形成约束
(6)上半年机会较多,下半年相对平淡
(7) A 股性价比凸显,对市场不必过分悲观。如截至 9 月末,国内股债吸引力指标、股票与理财产品吸引力指标,即沪深 300 股息率分别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和 3 个月理财产品收益率的比值,分别处于近五年 70%分位数上方和 90%分位数上方,表明相比债券和理财,投资股票的获胜概率已偏大(见图 81-82)。实际上,随着国内资本市场制度建设提速、理财产品收益率整体趋于回落、加上房地产投资性价比下降,国内居民财富向权益市场、股权投资市场转移的趋势已日渐清晰,对 A 股中长期走势将形成重要支撑。
(8)2021年结构上碳中和、新基建、周期板块跑赢概率仍大。2022年,一方面,国内货币政策持续强调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领域的流动性支持力度,碳中和、新基建相关板块投资改善,未来盈利增长仍有支撑。
3、大宗商品:涨价基本确认步入尾声阶段
从需求端看,全球主要经济体制造业 PMI 均已见顶回落数月,表明全球经济恢复已明显放缓,对商品价格的支撑减弱。从供给端看,疫情扰动叠加居民就业意愿下降,导致全球生产供给恢复持续偏慢,尤其是部分资源国工业生产尚未恢复至疫前水平,短期内或继续对大宗商品价格形成一定支撑,但中长期供给约束料趋于改善。从金融层面看,四季度美联储启动 Taper,带动全球流动性边际加快收紧,美元指数趋于回升,对商品价格形成一定负面冲击。四是从监管层面看,国家不断出台政策,对商品价格上涨形成压制,当前商品价格指数回落到2021年9月左右水平。
4、黄金:短期依旧承压,配置时机仍需等待
一方面,美联储Taper 实施,美债收益率和美元指数趋于回升,短期对黄金价格始终形成重要压制;另一方面,全球货币超发严重导致通胀中枢抬升,随着全球新冷战开始,美元储备货币地位面临被削弱风险,中长期看黄金的硬通货属性强化,未来战略配置价值或犹存。
5、IPO股权投资市场
中国证券基金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1月底,存续私募基金数量达12.15万只,管理规模高达19.73万亿元,较年初大幅增加了3.76万亿元,同比增长23.81%。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1月末,存续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数量达7.49万只,存续规模达6.1万亿元,较去年末大幅增加61.8%,创下新高,占市场规模的30.8%,特别是量化私募突破万亿元;股权基金规模13.6万亿元,占69.2%。这说明,私募市场已被越来越多的机构和个人认可;也说明私募股权投资作为一种重要的财富增长的方式,在资产配置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从规模上来讲,中国已成为全球的第二大股权投资市场。政府层面的推动、法律法规的完善、注册制的落地、北京证券交易所的开市,都是股权投资市场上的推力,为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上市打开了大门,上市越来越容易,退出路径越来越多,退出时间越来越短,当然,投资的收益率也越来越低。
股权投资作为国内高净值人士和中产阶层最关注的资产类别之一,也越来越成为资产配置的首选。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股权投资在资产配置当中的占比,建议最好不要超过20%,虽然回报可能不错,但周期长,风险相对也高。从分散风险的角度来看,超过这个比例就存在较大的风险,如果要投,一定要寻找专业的财富管理机构的帮助。
6、一级半市场
定增“黄金坑”正当时,定增市场收益、规模双回升。
2020年2月再融资新政催生定增市场新机会。定增预案在2021年进入密集发行期,同时收益回暖也吸引了公募基金、产业资本等众多资金的持续流入,推动定增发行规模大幅回暖。2021年1-9月,定增市场发行352例(同比+141%),涉及融资规模4846亿元(同比+75.8%)。在存量项目充裕的背景下,定增市场发行难度依旧较大。2021年有近三成的定增发行失败,而成功发行的定增中有35%左右的项目发行募资不满额,并且超半数的定增为底价发行,但最近市场热度增加,情况有所改变。
2021年供大于求的格局下,定增市场折价率持续处于高位,保障了定增市场高胜率的同时,拥有可观的收益率。2021年竞价定增的平均折价率为18.2%,其中近七成的项目折价率超过了15%。同时,在中小市值公司基本面向好叠加政策支持的背景下,市场持续转向中小市值风格,以中小市值公司为主的定增市场α收益显著回暖。这位短期投资者带来一定机会,但也需认真研究,控制风险。
当天广州市政府领导、南沙区政府领导出席会议,现场还汇聚了行业代表企业家、著名投资机构、行业专家学者及...
投资家网(www.investorscn.com)是国内领先的资本与产业创新综合服务平台。为活跃于中国市场的VC/PE、上市公司、创业企业、地方政府等提供专业的第三方信息服务,包括行业媒体、智库服务、会议服务及生态服务。长按右侧二维码添加"投资哥"可与小编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参与官方活动,赶快行动吧。
2016年注册于北京的中氢新能技术有限公司,下设位于大兴的装备制造公司、位于海淀区的技术研究院、材料...
一度无比高光的理想汽车,猝不及防遭遇重挫。
2024年1月10日,由投资家网主办,财经锐眼、有时间协办,北京微金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十二届股权...
2024年1月10日,由投资家网主办,财经锐眼、有时间协办,北京微金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十二届股权...
2024年1月10日,由投资家网主办,财经锐眼、有时间协办,北京微金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十二届股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