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裁员、年终奖和科兴关联在一起时,市场大跌眼镜。
裁员、年终奖和科兴关联在一起时,市场大跌眼镜。
5月5日,有自称是科兴中维员工在北京市公共法律服务网上留言,称科兴中维为了降低赔偿金额,恶意扣押员工2021年年终奖,恶意减少辞退赔偿金。不过,该留言存在数天后已无法显示,疑似被删除。
根据该员工描述,科兴正是借着新冠东风,A股横空出世的最大“黑马”。
2021年,科兴实现营收193.75亿美元(约合1280亿元),其中大部分营收来自于新冠疫苗,在一众企业中一枝独秀。
这是什么概念?
对科兴来说,这个转变不亚于在低矮平地上凭空而起一座高楼大厦。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科兴营收同比增长了3691.6%,其中新冠疫苗其创造了日均超过2亿元的营业收入。
这个业绩放在A股医药市场,同样可以“秒杀”大多数公司.
仅从营业收入这项指标来看,科兴生物可以在2021年A股医药榜上排到第2位,仅低于上海医药(601607.SH),换句话说,它1年的收入,相当于挣了恒瑞医药2015年至2021年连续7年的总和。
如果裁员信息是真,在“粮仓”装满之际却大批遣散员工,科兴是觉得收获期已经过去了吗?
01 科兴营收千亿,靠的是什么?
年报称,2021年科兴在中国大陆销售额10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03亿元)。结合国家医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3月31日,我国接种32亿剂次疫苗,疫苗费用1200余亿元。可见很大一部分都落入了科兴的口袋。
如果要为这段商业故事写下注脚,那应该是“选择大于努力”。科兴的成功,首先要归因于它选择了灭活技术路线。
在疫情初始,国内有5条技术路线在同时向前推进,分别是灭活疫苗、重组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和核酸疫苗(DNA/mRNA)。
灭活疫苗作为最传统和常用的疫苗制备技术,研发起来难度较低。科兴在制备灭活病毒疫苗的基础也比较好,曾先后研制出全球第一支SARS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完成I期临床研究)、中国第一支大流行流感(H5N1)疫苗以及全球第一支甲型H1N1流感疫苗。
开启“easy模式”的科兴,跑赢了其他技术路线,成为第一批上市的疫苗。
灭活技术成就了科兴的业绩,但也在限制了科兴的效力。这为科兴招惹了很多争议。
此前,智利的一项研究发现,当第一剂接种完成后,在接种第一剂与第二剂间隔的28天内,保护力仅3%。也就说,在这一阶段,疫苗几乎没有保护效力。接种第二剂疫苗2周后,疫苗保护接种者的有效性提高为56.5%;而在2周内则为27.7%(智利93%接种科兴疫苗,其他为辉瑞/BioNTech疫苗)。
3月22日,香港大学研究团队通过medrxiv预印本平台发布了一项重要研究,该研究比较了1-3针科兴灭活与复星mRNA疫苗(与辉瑞/BioNTech疫苗同源同宗)在香港2021年12月-2022年3月初奥秘克戎疫情中的有效性。复必泰的抽样结果显示,接种完3针mRNA疫苗,有效性约70%,而接种完成3针科兴灭活疫苗的有效性则在40-50%。
虽然科兴疫苗不够完美,但完成得很及时。更令人羡慕的地方在于,科兴不是孤军作战,而是整合国家科研力量,与中国疾控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浙江省疾控中心等单位合作进行的疫苗研制工作。
在科兴创始人尹卫东看来,正是有了国家联防联控机制对疫苗研制高水平、战略性的把握,国家药监局严谨、高效的审评以及合作单位科学家们的全力支持,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的研制才能在标准不降低、程序不减少的要求下快速推进。
科兴就此走上一条坦途,凭借生产能力强、供应量大的优势,和国药并肩成为国内疫苗普及率最高的两种疫苗。
这不是科兴首次与国家队合作。尹卫东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走出来的企业家。早在2003年研发SARS疫苗、2004年研发人用禽流感疫苗、2009年研发甲型H1N1流感疫苗时,科兴便有过与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疾病预防中心携手奋战的经历。
在成功的路上注定饱受争议。
4月20日,科兴确认了政府事务中心高级经理曹晓斌去世的消息,这引发了网友对曹晓斌的好奇。根据资料显示,曹晓斌加入科兴前在中国疾控中心从事外事工作,吴尊友曾是其研究生导师,两人都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过,两人近年来也合作过多篇论文。
曹晓斌的经历和科兴的发展历程引发了网友的种种猜想:在巨大利润的背后,科兴是否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政府背书,才能取得如此成就?
一切说法都只能止步于猜测。
值得一提的是,科兴2021年度的销售管理费用为39.41亿元,仅占销售收入的3%。政府迅速、大面积推广疫苗,为科兴几乎“零成本”打开了国内市场。
相对于3%的渠道成本,高度市场化的种植牙渠道成本是其20倍,高达60%。
02 国产mRNA疫苗落败,有何警示?
相比于一路坦途的科兴,走mRNA技术路线的药企,旅途并不顺利。特别是复星医药(600196.SH),如果说科兴是一路鲜花与掌声,那么复星的道路可谓是“高高抬起,重重摔下”。
复星医药高级副总裁,全球研发总裁兼首席医学官回爱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走mRNA路线是基于复星医药最近这几年的创新战略,紧盯国际最前沿的先进技术和国际化。”
mRNA疫苗属于最为前沿的第三代疫苗,回爱民将mRNA技术路线的优势总结为四点:研发周期短、双重免疫机制、安全、易于批量生产。
先进意味着技术门槛高。
尹卫东曾经说过,“假如有一天换了一个非H5N1病毒引发大流行,把新毒株填到我们的灭活疫苗工艺路线里,就能迅速生产出疫苗。”
其实,mRNA疫苗的工艺制作时间也比较短,但是从技术难度上来说,跟灭活疫苗有本质区别。首先,它的技术在国内发展并不成熟,要想完整的复刻技术底座和研发出新的疫苗并非容易的事情,mRNA分子稳定差,进行基因测序及针对性的序列设计不是难事,难的是如何化学修饰和递送物质;其次,“合格”的递送系统很难创新,卡在了这一步,就很难进行下一步。在“mRNA国际三巨头”CuerVac、Moderna、BioNTech中,Moderna是唯一自主研发颗粒技术的,CureVac和BioNTech的LNP技术为“引进技术”。
看清难以在短时间内突破mRNA技术后,在2020年初,复星决定通过license in的方式布局mRNA新冠疫苗。复星最终从全球Moderna、CureVac、BioNTech三家头部企业中,选定综合技术能力突出的BioNTech,引进了BNT162b1疫苗。
此举让复星成为众望所归的企业。在人们的设想中,等待复星的是,临床试验、获批使用、最终凭借mRNA技术路线的优异性占据市场。特别是在2020年11月,辉瑞/BioNTech研发的BNT162b2(BNT162b1的姊妹款,中文名“复必泰”)III期临床测试取得突破进展后,复星也成为了直接受益者。
此时的复星仅需要转而推进BNT162b2并开展桥接试验(相当于涵盖Ⅰ期、Ⅱ期临床试验),而不需开展漫长的三期临床试验,上市速度将大大加快。
复星立即付诸行动,在2020年11月25日就宣布将在江苏开展II期临床试验。之后的几个月内,复星也一度释放新冠mRNA疫苗即将启用的信号。据媒体2020年12月30日报道,复星医药用于存储新冠mRNA疫苗的GSP冷库即将于2021年1月启用。
到了2021年1月,人们等来的只有“复星医药新冠疫苗获批在香港紧急使用”的消息。2021年3月、9月,该疫苗分别获批在中国港澳地区、中国台湾地区进行接种。
“中国大陆地区什么时候能批?我希望明天我一睁开眼就批了,这是我们都期望的,越快越好。”回爱民说。2021-2022年,新冠病毒从德尔塔发展到奥秘克戎,全国各地疫情反复无常,而复星的冷库再没有新消息,复必泰一直在临床阶段。
直到今年5月10日,全球权威临床试验登记网站ClinicalTrials.gov更新了研究状态,显示复星医药和BioNTech公司合作的新冠mRNA疫苗“复必泰”在国内的Ⅱ期临床研究已于今年1月9日时完成,相比期望中的大陆地区成功接种,还差了不止一个层级。
同根同源的辉瑞/BioNTech的新冠mRNA疫苗(Comirnaty) 早于2020年12月11日获得在16岁及以上人群中的紧急使用授权,目前已经覆盖了全球159个国家和地区,Spikevax覆盖91个国家和地区,2021年生产量超30亿剂,总销售额高达368亿美元。Comirnaty更是帮助辉瑞实现业绩翻盘,辉瑞2021财年总营业收入高达795亿美元,相较2020财年营收增长92%。
而复星在2021年报里提到,复必泰在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和中国台湾三地的销售规模超过10亿元,可谓天壤之别。
国内在mRNA领域的研发能力和国际差距较大,技术引进已经是最高效的选择。其他自主研发国产mRNA的企业比复星的状况更糟糕一些,研发尚在平台期摇摆,时而有信息传出,时而杳无音信。
第一梯队的沃森—艾博生物mRNA疫苗常有传言即将上市,但是实际上目前仍在III期临床试验--相关数据清理阶段。相比于沃森、康希诺,艾美疫苗虽受关注不多,但它的“改良版”LNP技术备受瞩目,相关研究显示,艾美将原有的LNP技术革新,通过加入阳离子脂肪粒,减少大颗粒的数量,使得纳米颗粒分布均匀,与技术端更匹配,亦可提高封装效率,其招股书也有佐证。尽管在LNP技术上有了突破进展,但是在“唯结果论”的技术领域,没有成果,意味着仍在等待。
往日暗沉不可追,来日之路却未必光明灿烂,复星在新冠疫苗市场还能分到多少份额,沃森、艾美的疫苗最终能不能在新冠的尾声中大放异彩,都是未知数。此时回头看他们在技术路线上的选择,是幸,也是不幸。
mRNA疫苗的不顺利,能够引发两个方面的思考。
其一,基础研究的重要性。基础研究是原始动力,而且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技术沉淀和研究证实,才能最终推动临床研究的发展,惠及患者。这绝不是短期发力就能达成的。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助理、泌尿外科主任邢念增,副主任医师瓦斯里江·瓦哈甫曾举了一个例子,就像1990年全球第一个取得肿瘤免疫治疗“许可证”的卡介苗,自1908年开始,研究者通过13年的培养才获得安全的减毒疫苗,再经过59年漫长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才最终获批用于浅表性膀胱癌术后的灌注治疗,显著提高了患者的预后。
当然,相比上个世纪,当今时代的科研能力已经有很大提高,但临床需求不断对基础研究提出更高的要求。国内的基础研究能力还不够理想,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理事长李进在投中健康的学术论坛中表示:“到目前为止,国内生物医药仍面临诸多问题,基础研究薄弱、核心技术掌握少,像默沙东这种跨国大药企几乎为0”。
其二,license-in的可行性。在生物医药领域,大家越来越认同,引进技术是行业发展不可错过的一步,欧美市场已经用实践证明license-in的可行性,在国内也已有再鼎医药(09688.HK)、云顶新耀(01952.HK)等本土license-in企业。对于license-in的技术,我们可以更开放,更包容。
03 新冠风口还能吹多久?
疫情暴发以来,站在新冠风口的企业简直“杀”疯了。
2020年可谓是“口罩元年”,一度陷入供小于求的局面,价格在暴涨中刷新人们的眼界。然而,不到1年的时间,口罩的复购率依然强劲,但在稳定供应的情况下,口罩的价格已经大幅跌至2-3毛/个。
口罩的“元年”已不复返,那么其他乘着新冠“东风”吹起的药企呢?
疫苗、核酸、抗原检测、连花清瘟乘着新冠的“东风”一路驰骋,每一个产品上都写满了“钱”。近日来,上海某地在常规核酸检测中出现18例“假阳性”,一时间核酸企业陷入准确率的危机,“漩涡企业”上海中科润达也推上了风口浪尖,但是,常态化核酸已布局到各个城市,15分钟核酸圈正在落实,实际上这阵风对核酸企业来说,还能吹的更久。
不过,新冠给科兴带来的风口在2022年似乎难以为继。
作为“一次性消费品”,疫苗并不会像口罩和核酸检测一样每天都有需要,复购性较差。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疫苗接种率已高达85%以上,有较强支付能力的国家基本都在2021年Q4完成了国内大部分群体疫苗的接种,后续增长乏力。
2021年科兴新冠疫苗近一半销售额来自中国大陆以外的国际市场。从出口数据来看,2022年1-3月中国人用疫苗出口额42亿元,同比下降了64%。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完成接种,全球新冠疫苗产能远大于需求。2021年全球新冠疫苗产能仅在66亿剂产能左右,2022年预计将超过27亿剂。
早在2021年下半年,科兴旗下疫苗销售额和增速就有下跌趋势。英国Airfinity数据显示,科兴、国药和康希诺疫苗出口量在2021年11月的高峰期达到2亿3500万剂,而2022年1月、2月和3月分别只达到5160万剂、3600万剂和1150万剂。
其次,此前的疫苗保护效力正在降低。接种三针辉瑞的mRNA疫苗10周后,疫苗的有效性仅余45.7%。要知道,曾经在原始株病毒面前,一针mRNA疫苗便有高达90%的有效率。
同时,新冠病毒依然在不断变异,奥密克戎变异新冠病毒进化出BA.1、BA.2、BA.4、BA.5、BA.2.12.1等多种亚型。其中BA.2.12.1变异株感染的传染性比现有的奥密克戎毒株高30%。
新冠的风口迟早会消失。短期内国产自研mRNA平台或许尚不足以像科兴一样拿下千亿市场,但下一个危机来临之时,“疫苗之王”这个宝座,灭活和mRNA谁更有可能?
我们今天的选择,决定着行业的走向,以及,技术的沉淀。
参考资料:
【1】EffectivenessofhomologousandheterologousboosterdosesforaninactivatedSARS-CoV-2vaccine:alarge-scaleprospectivecohortstudy.JaraA,UndurragaEA,ZubizarretaJR,etal.2022.4.23
【2】第一款mRNA疫苗是哪一国的?“两盒盒饭”背后的中德合作秘辛.一节生姜.2020.12.22
【3】创业时亲密似兄弟,肥了后撕起如仇敌.南方周末.黄金萍贺佳雯.胡文静.2018.05.04
【4】央广网独家专访复星医药回爱民.央广网.2021.5.18
【5】复星新冠mRNA疫苗冷库即将启用拟建2亿剂生产基地.财新网.2020.12.30
【6】揭秘科兴,年赚956亿的疫苗往事.华商韬略·2022.05.04
【7】半年大赚540亿的科兴疫苗:被外资控股的背后,是两个中国人的恩怨情仇.制造界.2022.1.14
【8】从疫苗到口服药,复星医药的新冠漂流.盒饭财经.2022.03.24
【9】mRNA的未来,不只是新冠疫苗.奇偶派.2022.5.14
【10】新冠疫苗企业不努力,马上就过气.氨基财经.2022.5.11
【11】境外的最新国产灭活疫苗数据,回答了哪些问题?.一个生物狗的科普小园 .2022.4.8
【12】与病毒赛跑的77天:这支新冠疫苗为什么能获批临床?进展如何?.经济日报.2020.06.25
【13】基础研究——临床创新的先导和源泉.健康报.2020.11.25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投资家网(www.investorscn.com)是国内领先的资本与产业创新综合服务平台。为活跃于中国市场的VC/PE、上市公司、创业企业、地方政府等提供专业的第三方信息服务,包括行业媒体、智库服务、会议服务及生态服务。长按右侧二维码添加"投资哥"可与小编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参与官方活动,赶快行动吧。
2016年注册于北京的中氢新能技术有限公司,下设位于大兴的装备制造公司、位于海淀区的技术研究院、材料...
一度无比高光的理想汽车,猝不及防遭遇重挫。
2024年1月10日,由投资家网主办,财经锐眼、有时间协办,北京微金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十二届股权...
2024年1月10日,由投资家网主办,财经锐眼、有时间协办,北京微金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十二届股权...
2024年1月10日,由投资家网主办,财经锐眼、有时间协办,北京微金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十二届股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