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2000亿的养猪巨头牧原股份,似乎陷入多事之秋!
出于对公司现金流和债务,尤其是短债压力的担忧,过去一个月,牧原股份股价陷入“至暗时刻”。
从9月28日起,公司股价开始经历放量下跌,疲软一直持续到10月24日;
期间10月19日甚至一度跌停,股价创3年半来新低,市值较最高点蒸发超2000亿元!
“承包制”、“裁员”等谣言四起之下,牧原股份开始“渡劫”。
其实,对养殖和饲料这一行,已经在低谷期停留了好几年了,业内大多数的企业都不太好过,但都依然坚持着。
因为养猪是一个典型的周期性行业,恰好秦英林深谙“猪周期”的变化,31年来带领牧原股份历经五轮“猪周期”的洗礼,都活了下来。
扭亏为盈,净利润9.37亿元,今年三季度生猪养殖行业内盈利水平最高的企业。这是牧原股份10月底给投资者们的“答卷”!
不过,正值行业成熟前夜,包括牧原在内的所有养猪企业,都需要面对并适应低利甚至微利的现实。
01
众所周知,猪行业是一个典型的周期性行业。
自2006年以来,猪价共经历了五轮周期,一轮完整的猪周期通常会经历上行期、下行期和筑底期。即使深耕31年、已经十分熟悉养猪行业,秦英林带领下的牧原股份(002714.SZ)还是受到了周期变化带来的影响。
2023年10月,生猪价格破“8”,创7月以来新低。
养猪企业难逃压力,养猪龙头牧原股份股价一路下挫,市值已蒸发2000多亿。
10月19日,牧原股份盘中大幅跳水,午后一度触及跌停,23日收盘31.17元/股,创2020年以来新低,市值1700亿元,较2021年高峰时蒸发了2000多亿!较今年4月6日峰值50.77元/股跌去近四成。
其实早在9月底,诸如“牧原暴雷”“下一个恒大”的消息就开始在网上流传。
国庆节后,公司“承包制”涉裁员争议及负债传闻愈演愈烈,甚至有投资机构专程赶来牧原总部,实地了解情况。
直到10月20日晚间,牧原股份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之子发布增持计划,随后公司部分董监高及核心人员跟进增持自家公司,牧原股份的股价才止跌企稳,并走出了连续上涨的态势。
截至11月2日收盘,公司股价报37.8元/股,较近期最低价31.17元/股已经反弹约21.27%。
期间,牧原此前已多次回应投资者质疑。
10月9日,牧原召开电话会,回应投资者关心的“承包制”内容,并通报现金流及成本情况。10月22日,牧原股份召开投资者电话会,就现金流水平、短债上升、舆情处理、未来资本开支计划等具体问题做出回应。直到10月24日,牧原股份股价开始止跌上扬。
02
说到“养猪”这个词汇,很多人童年时期应该都或多或少听父母、老师们讲过这样一个段子,“不好好学习,你以后可能就只能去养猪了!”
然而,风水轮流转,时至今日养猪俨然已成为了市场上一门不错的生意!
这点从之前万科、碧桂园、万达这些传统房企巨头涉猎养猪行业就能看出一二了。
毕竟,猪肉关乎的是民生问题,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猪肉一直是我国居民主要的消费品,更是最主要的肉类消费品,中国一年大约吃掉6亿多头,整个生猪养殖行业规模已达万亿级。
据统计,2021年,我国肉类的总产量是8989.99万吨,其中,猪肉的产量是5295.93万吨,占比高达59%。
按照一般商品猪出栏时的体重,大概是110公斤,那就是4.8亿头。而全球活猪产量是11.5亿头,中国贡献了41.7%。
可即便如是,养猪行业入门容易,做大做强却很难!
因为,生猪养殖有个猪粮比,显示的是生猪价格和作为主要饲料的玉米价格比值。
6:1被视作生猪养殖的盈亏平衡线,当猪粮比价低于5:1时,视为进入过度下跌一级预警区间。
另外,猪价是决定当期利润的关键,而产能则是影响未来市场供需的关键。
下半年以来,猪价经历了短期的迅速反弹,彼时猪企短暂脱离了养猪亏损的局面。但好景不长,大涨过后猪价重新步入了下跌轨道。
据中国养猪网的数据,10月8日,生猪(外三元)价格为15.87元/公斤,与上周五(9月29日)的16.2元/公斤相比,下降2.04%。
11月1日,生意社生猪基准价为14.47元/公斤,与上月初(16.13元/公斤)相比,下降了-10.29%。
03
猪价的局部反弹难以修复资产负债表,不改行业产能去化大趋势,产能去化仍将是贯穿2023年的行业“主基调”。
但实际情况是,虽然猪企都知道产能充分去化了猪价反转才能真正到来,但没人想要主动控制产能,即便资产负债表持续恶化。结果就是,大家都在死扛,行业产能去化十分缓慢。
总而言之,养猪看似是一个简单的行业,但要真正做到规模化、品牌化饲养,其难度可想而知!
就目前来说,猪企们普遍都处于卖得越多亏得越多的煎熬之中。
相对而言,牧原股份的情况却算是这些企业中最好的表现了!
根据最新发布的三季报,整体来看,A股养猪三巨头前三季度依然处于亏损中,不过,从单季度来看,部分猪企似乎有了不同的信号。
2023年前三季度,养猪三巨头共销售生猪7839.64万头。其中,牧原股份共销售生猪4700.9万头,温氏股份共销售肉猪1832.59万头,新希望累计销售生猪1306.15万头。
不过,这三巨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累计亏损达102.3亿元(牧原亏18.42亿,温氏亏45.3亿,新希望亏38.58亿元)。
虽然都是亏损,但是分季度来看,各家的状态却各不一样,牧原、温氏第三季度扭亏为盈,新希望依然亏损。
财报显示,“猪老大”牧原股份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29.69亿元,同比增长2.72%;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亏损18.24亿元。
其中,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1.00亿元,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9.37亿元(养猪盈利14亿,屠宰亏损2.5亿),虽然同比下降了88.57%,但环比第一、二季度,实现了扭亏,成为今年三季度生猪养殖行业内盈利水平最高的企业。
温氏股份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1.59亿元,同比下降96.22%,环比今年第一、二季度同样实现了扭亏。
新希望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8.75亿元,同比减少161.05%,依然处于亏损中。
从行业头部表现可以看出来,养猪这一行的情况,现在有多么严峻,要想绝地反击,出现市场大逆转,似乎还需要更多的同行出局才行。
04
牧原股份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始创于1992年,在A股市场有着“猪茅”之称,是A股市场知名大白马,如今已经成长为生猪养殖行业乃至农林牧渔行业龙头。
其创始人秦英林从22头猪养起,穿越多个猪价周期,从上市到千亿市值,牧原股份用了5年,而从一千亿市值到5000亿市值,牧原仅仅用了不到2年半的时间;
2021年2月,牧原股份以“猪茅”的姿态,总市值突破5000亿元!
今年5月16日,在《新财富》发布的2023新财富500富人榜单中,牧原股份创始人秦英林夫妇位列第九,这已是他们连续两年位列全国前十名的位置,不愧“猪茅”之称。
目前,牧原股份已在24个县区投产68栋楼房猪舍,共计625万头生猪产能,在建规模25万头左右。
前不久,针对外界十分关注的终止GDR发行的原因、实施共创制的进展、屠宰肉食板块的业绩情况等问题,牧原股份的高管团队也逐一进行了答复。
目前,养猪行业的低迷期还在持续,即使是被称为“猪茅”的牧原股份,这一次表现得也很吃力。
如何从平稳发展,转向质量发展,从而降低猪周期对公司的影响,提高利润降低负债,将是牧原股份未来最重要的工作!
或许,跨过了一座大山后,牧原股份又迎来了新的大山。
参考资料:
《河南千亿猪王释放了一个信号》,市界
《牧原股份再创新低,市场在担忧什么?》,证券之星
《“千亿猪茅”渡劫:牧原股份高管层现身“辟谣”》,中国企业家杂志
《实探牧原:做光伏发电旨在降低成本,推行共创制未改原有养殖模式》,新京报贝壳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