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路逆风、多次IPO未果的“燕窝第一股”有了新动向。
一路逆风、多次IPO未果的“燕窝第一股”有了新动向。
作者 | 王思琪
来源| 投资家(ID:touzijias)
一路逆风、多次IPO未果的“燕窝第一股”有了新动向。
中国证监会网站近日发布了一则关于厦门燕之屋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燕之屋)的境外发行上市备案书。信息显示,燕之屋计划将发行不超过1.662亿股普通股并在香港上市。
提起燕之屋,相信很多女性消费者不会感到陌生。2008年,刘嘉玲一句“吃燕窝,我只选燕之屋碗燕”,使燕之屋快速出圈。但在2011年一切发生改变,燕之屋产品被曝出了亚硝酸盐含量超标的“毒血燕”事件,燕之屋口碑一落千丈,它们的IPO计划也随之搁浅。
卷土重来,燕之屋又找到了赵丽颖等明星代言,意图找回一落千丈的口碑。这些年,燕之屋一边讲述着“专注高品质燕窝”的故事,一边对资本市场念念不忘。它们反复徘徊在A股、港股之间,多次冲击IPO未果。如今,完成上市备案的燕之屋,终于要翻盘了?
一
作为养生界的热门滋补品,燕窝曾经备受女性消费者推崇。
从2011年开始,中国燕窝市场走出了一段连续9年增长的“奇迹”。到2020年,中国燕窝市场规模蹿升至400亿元。过程中,养活了燕之屋、小仙炖、正典燕窝等头部品牌。
即便燕之屋在2011年经历了亚硝酸盐含量超标的“毒血燕”事件,都挡不住女性消费者对燕窝的喜爱。正是消费需求刺激了大批玩家、资本涌入燕窝市场,推动了产业9年繁荣。
但2020年同样是燕窝市场9年增长的历史拐点。
这一年伴随全球风起云涌、环境变化,人们的消费意识由感性转向理性。尤其网红主播、“快手一哥”辛巴直播间“假燕窝事件”翻车后,燕窝变成了一个充满争议的滋补品。
网络上,燕窝是滋补品还是“智商税”的争议从未间断。2021年,连续9年增长燕窝市场步入“冰点”,规模大降至300多亿元,2022年,燕窝市场规模回归到400亿元以上,可燕窝在分析师们眼中,已告别稳健高增长,变成了一条充满波动性的不确定性赛道。
波动之下,头部品牌厮杀愈发激烈。2022年,小仙炖发起了一波充满火药味的营销大战,它们闪耀博鳌论坛、拿下多个奖项,疯狂布局电商,并强调“再次蝉联天猫燕窝、滋补双类目第一、斩获京东POP店燕窝、滋补双类目第一,抖音、小红书燕窝品类第一。”
燕之屋不甘示弱,用大牌明星赵丽颖镇场子。这一切其实是燕窝头部品牌的“明争”。“明争”争的是流量,争的是影响力,争的是消费者心智。“暗斗”,斗的则是资本力量。
资本力量上,燕之屋一直很吃亏。天眼查APP显示,燕之屋在2016年以及2020年仅完成过两轮融资。而小仙炖至少完成了5轮融资,背后投资方包括IDG资本、洪泰基金、CMC资本、正心谷创新资本、广发证券、明星陈数等知名VC/PE、产业资本与个人投资者。
二
这就比较好理解,燕之屋为何积极寻求IPO,它们要率先抢占“燕窝第一股”头衔。
资本逻辑里,谁先抢占“第一”往往会得到更多的资源、资金优势。
缺乏一级市场资本力量的燕之屋,格外看重IPO征程。
可它们的IPO征程,一路逆风。
早在2011年之前,燕之屋就想过IPO计划。如果它们那会上市,燕窝市场一片大好,“第一股”毫无争议,估计小仙炖创始人林小仙、苗树的创业事业也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
毕竟,林小仙、苗树是在2014年创业。可燕之屋错过了“一骑绝尘”的机会。“毒血燕”事件暴雷,燕之屋投入了大量营销、广告成本,聘请明星,修复燕之屋品牌的美誉度。
资本力量本就薄弱的燕之屋感受到了市场残酷洗牌,小仙炖异军突起。它们只能寄托股市,找股民接盘。2019年,想尽快“第一股”的燕之屋发起第二次IPO冲刺,结果不了了之。
彼时,有媒体报道,“燕之屋为了IPO成功,早就完成了境外融资架构VIE。上市失败或因燕之屋未在香港获得相应经营燕窝的资质。”港股上市未果,燕之屋不肯放弃。
它们辗转反侧,将目光盯向了A股上交所。2021年,燕之屋披露招股书,准备主板上市,计划募资10.19亿元。充满玄幻的是,上会前夜,燕之屋突然主动撤回了IPO申报。
2022年11月,有消息称,燕之屋经与股东讨论并考虑到当时的市况,决定重启A股上市申请筹备流程,并向中国证监会厦门监管局提交筹备A股上市申请的IPO前辅导备案材料,并获接纳。然而,燕之屋的计划再度落空,紧接着,它们又将目光转至香港。
为此,燕之屋解释了一番,“由于整体A股审批程序持续存在不确定性,且考虑到未来的业务发展计划,及于港交所上市会为其提供一个获取国外资本的国际平台等,该公司决定寻求在港交所上市计划。”也就是说,燕之屋觉得,“A股不适合它们,香港有国际大舞台。”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三
事实如何,先不妄加揣测。
熟悉资本市场的人都清楚,A股上市的盈利标准比港股严格,导致企业高点上市、周期类公司占比达到45%。一些企业去港股上市,往往是卡在了盈利问题上。这里倒不是说港股标准低,港股的特性更适合需要长周期发展的企业,如医药、科技等,它们喜欢跑港股。
燕之屋算不算医药、科技企业?算不算长周期企业?显然不是。即便它们公司全称里带着“生物工程”几个字,它们也只是一家介于传统与新经济之间的消费企业。
估值不高、故事不多的消费企业看什么?主要看盈利,燕之屋思索再三避开A股逐梦港股,无形中暴露了盈利短板。根据燕之屋此前递交的招股书显示,公司2020年、2021年、2022年,分别实现营收13亿元、15.1亿元、17.3亿元,乍一看很赚钱,实际对应的净利润分别为1.2亿元、1.7亿元、2.1亿元。2022年,燕之屋投入成本甚至超越了2021全年营收。
营销费用方面,燕之屋逐年递增,分别为3.2亿元、4亿元、5亿元。需要注意的是,截至2022年末,燕之屋共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3.51亿元,资产负债率达到了51.75%。把钱投入营销广告与明星的燕之屋杯水车薪,它们熬到了快耗不起的边缘。
所以,燕之屋冲刺港股IPO,多少有些无奈。
燕窝市场卷的厉害,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抢占消费者心智,资本力量薄弱的燕之屋十分被动。
但也有观点认为,燕之屋频繁冲刺IPO背后,隐藏着公司实际控制人及股东迫切的套现需求。股权结构上,燕之屋实际控制人、创始人黄健持有超19%的股权。可黄健并不轻松,他对外投资持股18%的美卫营(厦门)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显示有“限制高消费”标签。
虽然,燕之屋拿到了境外发行上市备案书,这并不表示它们一定IPO成功,仍需要对相关资料、资质进行审核。值得玩味的是,再度赴港前,中国证监会曾要求燕之屋披露完整的“对赌协议”、“黄健个人债务”等情况给予详细说明。随后就传出,燕之屋再次拥抱港股。
当然,还有前面那一段A股跑港股的“解释”。不管怎么解释,留给燕之屋的时间都不多了。
12月30日,叮当快药携手赫力昂在北京召开新品首发上市发布会,宣布扶他林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2%新品...
12月30日早上,健康之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健康之路”),股票代号2587.HK,以每股定价7.8...
12月30日早上,英诺赛科(苏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英诺赛科”),股票代号2577.HK,以每...
投资家网(www.investorscn.com)是国内领先的资本与产业创新综合服务平台。为活跃于中国市场的VC/PE、上市公司、创业企业、地方政府等提供专业的第三方信息服务,包括行业媒体、智库服务、会议服务及生态服务。长按右侧二维码添加"投资哥"可与小编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参与官方活动,赶快行动吧。
2016年注册于北京的中氢新能技术有限公司,下设位于大兴的装备制造公司、位于海淀区的技术研究院、材料...
一度无比高光的理想汽车,猝不及防遭遇重挫。
2024年1月10日,由投资家网主办,财经锐眼、有时间协办,北京微金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十二届股权...
2024年1月10日,由投资家网主办,财经锐眼、有时间协办,北京微金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十二届股权...
2024年1月10日,由投资家网主办,财经锐眼、有时间协办,北京微金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十二届股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