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 >

AI制药极限推演:晶泰科技们的当下与未来

2024-08-22 10:01:21   来源:氨基观察  作者: 

摘要:制药本就是长周期的赌局。按行业“十进一”的临床成功率计算,首个可以成功上市的AI药物分子可能早已经进入临床,上市只是时间问题。

8月8日,Recursion宣布与Exscientia达成收购协议,交易金额为6.88亿美元。这两家企业是分别在2013、12年成立的AI制药元老。这一AI制药界最大的并购案,预示着AI制药行业在继续沉淀。

 

纵观Exscientia的发展和商业模式,从靶点发现到药物临床的自有管线开发,让这家初代AI制药企业注定面临更长的战线、更高的成本和风险;同时,Exscientia在D轮前的8年间仅融资1亿多美金,似乎错过了最好的成长机会。它在最早的几条管线经历关停、临床遇挫后终于躺平在沙滩上,现有管线移交Recursion。

 

看起来,Recursion可能成为大赢家。

 

合并之后的新公司,预计在未来18个月内,进行10次临床数据读出。只要其中某一次临床数据超预期,可能就会成为AI制药的“奇点”时刻。并且,现有的合作,还能给新公司在未来两年内带来约2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以及合作期间超200亿美元的潜在销售额的分成。也正因此,市场对这起并购交易持谨慎乐观态度。

 

制药本就是长周期的赌局。按行业“十进一”的临床成功率计算,首个可以成功上市的AI药物分子可能早已经进入临床,上市只是时间问题。

 

令人唏嘘的是,初代元老Exscientia,则在黎明前的黑暗中走下了牌桌。

 

/ 01 /期望没有崩塌

 

大家都在等待AI药物成功上市的“奇点”,但这不是检验AI制药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

 

创新药九死一生,在逆摩尔定律的趋势下,只会越来越难。这一趋势下,药企对AI有更朴素的期望:创新,增效,降本。

 

事实上,AI技术平台创造产生创新分子的能力,早已得到了验证。波士顿咨询(BCG)的一项近期发表在《Drug Discovery Today》的研究报告表明,AI分子已经展示了超越行业平均水平的临床成功率:

 

AI生成的药物分子在I期临床试验中,成功率高达80%-90%,而在以往,成功率仅为50%,AI在设计或识别具有药物特性的分子方面展现出强大的能力。BCG预测,总体上新药的研发成功率将从目前的5-10%提高到9-18%。

 

AI制药在研发效率提升方面,肉眼可见。按照BCG报告的说法,AI赋能下制药行业可以将研发周期缩短约50%,换句话说,研发效率实现翻倍。

 

无独有偶,麦肯锡在今年1月发布的报告中指出,生成式AI在药物发现早期阶段,每年能够创造 150-280亿美金的经济价值,核心逻辑就在于能够显著提升效率,包括不局限于:

 

大分子设计速度提升超过三倍;

化学化合物活性模型性能最多提高2.5倍;

在识别新线索所需时间上的速度提升超过四倍(从数月缩短至数周)。

 

也正因此,过去十年里,每年使用AI发现的分子数呈指数级增长,年复合增长率超过60%。这表明药企正真金白银地为AI买单,将AI分子输送进昂贵的临床实验,不断通过监管审批和临床数据一步步获得验证。

 

事实上,寒意依旧,但市场对于AI制药的期望,并没有坍塌。

 

从英伟达去年以来一口气投10多家AI制药企业,到今年Xaira开局即为王者的10亿美元种子轮融资,看起来产业界仍坚信AI制药蕴含巨大机会。

 

资本市场也不例外,AI+机器人药物和新材料研发平台晶泰科技作为港交所18C第一股成功上市,股价逆势上涨,并于日前被纳入恒生指数(9月9日生效),也论证了市场对晶泰科技的期待。

 

当然,整体来看,如今市场对企业的评估也更加谨慎和理性。随着AI领域技术的突飞猛进和与生物技术的持续融合,AI制药在退烧中优胜劣汰,平台的起点也在提高,技术与商业模式持续演化。

 

AI+Biotech的技术在继续升级、复合化。就当前而言,虽然距离赢下比赛仍有许多变量,但换把好枪一定可以提高打靶成绩。

 

与此同时,国内biotech领域的后起之秀也正在迅速露头,带着更新的技术和更具野心的管线,比前辈们更早拿到里程碑数据,在行业对AI 技术的质疑声中加快发展脚步。

 

而中国AI赋能创新药起步更晚,但冰山一角已经浮出水面。随着时间推进,AI赋能的管线也将越来越多地披露。

 

/ 02 /让“光”继续飞

 

以Exscientia为代表的初代AI制药企业及一些失败的管线命运,并不会影响行业对AI制药技术未来前景的共识。核心逻辑在于,我们对AI制药的观测和认知,存在“滞后”。

 

如果将药物管线比作星辰,目前我们观察到的仅是数光年之外最初的尘埃,这些尘埃或许已经孕育出新一代的恒星,而它们的光仍飞在路上,地球观测结果还需要时间。仅凭最早的管线结果就对AI制药下定论,是不全面的。

 

BCG的研究发现,自2015年以来,已有75个由AI发现的药物分子进入临床试验,其中67个分子截至2023年仍在临床试验中,这意味着答案只揭晓了很小一部分。

 

在传统药物研发中,平均每10个进入临床管线的分子中,只有1个能够成功上市。即便是按照这个比例,首个能成功上市的AI药物分子也已经进入临床。更何况,AI技术还有望显著提高药物研发的成功率。

 

实际上,我们已经能够看到,越来越多的创新药企,通过AI技术平台赋能,持续取得超预期的进展。

 

自晶泰科技在港交所成功敲钟上市以来,从希格生科、剂泰医药,到莱芒生物、默达生物、溪砾科技,五家与其有研发合作的AI生物科技企业或是披露管线里程碑进展,或是顺利拿到用于将管线推进临床的高额融资。

 

其中,进展最快的剂泰医药,于6月份刚刚完成1亿美金的C轮融资,累计融资近3亿美金,首个小分子三期临床正在进行,mRNA 管线也将在今年进入临床。希格生科和默达生物则分别在6月和7月宣布管线获得FDA的IND批件、儿科罕见疾病资格认定,即将迈入临床阶段。莱芒生物则凭借 IIT 临床数据拿下5000万人民币的天使轮补充融资,其正在进行IND申报的代谢增强型CD19 CAR-T细胞治疗(Meta10-19),以1%-5%的极低剂量就成功使20余位实体瘤、血液瘤患者达到完全缓解(CR)并出院。而这四家公司,分别成立于2020-21年。

 

对于仅成立3年左右的生物科技公司来说,这些成果绝对是亮眼的成绩,也是晶泰科技作为AI制药平台的有力验证。

 

AI+Biotech的组合,前途日益清晰。不自营管线的晶泰科技,持续向临床输送药物分子,一再证实平台产出创新骨架、理性设计药物候选的实力——不仅拿下辉瑞、礼来等全球排名前20药企中16家的研发订单,也在与创新企业挑战全新靶点、实现临床转化中,交出不错的成绩。大药企有更高的交付要求,而早期生物科技公司试错的机会成本更高。作为横跨多个疾病领域、药物模式的研发平台型企业,意味着晶泰科技的技术与平台需要经过更严苛的考验。

 

未来,由AI参与的潜力分子的诞生,速度还有可能会越来越快。

 

药物研发的生物学挑战和工程技术挑战构成一个二维坐标系,在这个坐标系当中,晶泰科技的核心能力更多地体现在工程技术方向,在解决药物研发分子设计及活性优化、化学合成中,如果能将创新能力与合成路径设计转化为工程学问题,就可以尝试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

 

在定位上,晶泰科技以量子物理、AI和机器人的研发平台切入,帮企业解决的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器”的问题。药企客户则承担生物学和医学挑战,选定靶点、制定研发目标,以及后续的开发、临床、上市策略。

 

对于AI制药企业来说,未来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谁能以更低成本、更高的通量拿到高质量、结构化的数据。

 

晶泰科技以平台为定位,进行广泛合作的好处,是AI+机器人相互验证、相互知会的平台具有成长性:用高精度、结构化、真实世界的正负样本数据不断喂养算法。自动化实验室产生的大量标准化数据,持续反馈给智能模型,实现研发的“小步快跑”迭代,解决AI药物研发的数据短板问题,最终转化为平台分子创新、化学合成的效率和交付能力。

 

换句话说,晶泰科技对抗医药研发“反摩尔定律”的破局之策,是借助AI和机器人的验证回路最终形成正反馈:

 

“研发合作企业越多-技术越好、边际成本越低-研发合作企业更多”。

 

/ 03 /超预期回报或提前兑现

 

当越来越多的AI分子进入临床开发环节,产业预期的兑现或许会提前降临。

 

正如上文所说,AI分子上市是必然结果,但并非一定要一家企业把AI分子送上市,才算是AI制药模式的成立。在拿到AI新分子后,无论企业是选择自己继续推进管线临床还是与大药企进行收购或授权交易,都可以获得相应甚至足够丰厚的回报。

 

只要其在临床中拿出潜力数据,就有可能获得大药企的青睐,阶段越晚,药企获得的回报越高。2022年底,AI制药Saas平台薛定谔持股的Nimbus,就将尚处于临床2期阶段的NDI-034858出售给武田,交易达60亿美元,首付款更是达到40亿美金。

 

即使是更为临床早期的分子,价值也颇为可观。比如2022年底,科伦博泰与默沙东就7 款临床前ADC分子达成百亿美元的合作,其中,仅首付款为1.75亿美元,算下来单个分子平均价值也接近1.8亿元人民币。

 

再比如,日前默沙东13亿美元买走了同润生物CD3xCD19双抗CN201管线的全部权益,其中首付款高达7亿美元,一个首付款抵得上一个IPO。考虑到CN201处于临床Ib阶段,尚有不确定性与风险,这样的回报足够丰厚。

 

这样的故事,还在继续。

 

正如上文提及的晶泰科技,其合作伙伴希格生科、剂泰医药,到莱芒生物、默达生物、溪砾科技等一系列里程碑节点的实现,实际上也意味着晶泰科技距离收获节点越来越近,并且回报可能超出市场预期。

 

仔细研究不难发现,这些企业在众多新靶点、新机制的重病领域,已经卡住身位。

 

默达生物有望成为自免领域的超新星。作为全球仅次于癌症的第二大治疗领域,以11 年连续蝉联“药王”的 Humira修美乐为代表,自免市场的热度居高不下。默达生物则专注新一代免疫代谢机制的疗法研发,在晶泰科技的加持下,全面投入自免FIC管线的研发,在研的 3 条管线项目中首个一期临床计划于2025年上半年在澳大利亚开展。其对标的同类型企业Rheos Medicine 和Sitryx已经分别与罗氏、礼来建立价值8亿和 9亿美元的研究合作协议。修美乐专利悬崖之后,多个新兴的免疫代谢疗法正加速奔赴临床,以期成为自免市场中的下一个重磅药。

 

希格生科的首创新药sigx1094 作为首款获得 IND 的弥漫性胃癌(DGC)靶向药,对应的是约20亿美元的市场。Sigx1094通过希格类器官模型的活性评估,有望早日弥补全球弥漫性胃癌的治疗空白。胃癌有效疗法稀缺,因此市场对突破性药物的预期向来较高,参考仅能覆盖不到20%胃癌患者的Zanidatamab,市场给出的销售峰值预期已经超过20亿美元。

 

而sigx1094针对的DGC,患者比例更高(占所有胃癌病例的30%)、患者预后更差(五年生存率不足10%),理应有更好的市场表现。另外,sigx1094还在临床前展现出治疗卵巢癌、三阴性乳腺癌及胰腺癌等恶性肿瘤的潜力。

 

莱芒生物则可能成为下一个“传奇”。国内获批的 CAR-T 产品共有5款,价格在 99 万-129 万之间。而莱芒生物的极低剂量CAR-T以1%于常规治疗的剂量实现了更好的疗效,生产成本和周期具有明显优势,有机会后来者居上,让莱芒生物的CAR-T售价进入医保的射程范围,解决CAR-T疗法的“天价”挑战。同时,极低剂量也使得其毒副作用足够低,可拓展更多适应症。目前儿童白血病可用的 CAR-T 疗法仅有诺华的Kymriah一款,并未进入中国。而莱芒生物代谢增强型 CAR-T的首例儿童恶性血液瘤患者已在治疗后完全缓解并出院,值得持续关注。

 

溪砾科技瞄准的是下一代基因疗法与罕见病的交叉赛道,管线聚焦渐冻症等多种无药可治的遗传性神经系统相关罕见病与癌症。其针对遗传性疾病开发的“可口服的基因疗法”给药难度低、患者可及性高,且治疗相对可逆、风险较低。据悉,溪砾科技与晶泰在靶向RNA的小分子药物研发合作上已形成管线成果,随着近期3000万美元A轮融资的完成,将向临床推进。

 

剂泰医药则兼顾小分子与mRNA两大市场,自研和合作管线双管齐下。与晶泰同样出自 MIT,剂泰医药由美国工程院院士、连续成功创业的科学家陈红敏参与创立,已成功打造全球领先的AI药物递送平台,并在肝靶向领域拥有BIC实力,递送效率超越行业巨头20倍以上。基于当前核酸药物的蓬勃发展,其平台应用前景可期,公司自研管线也进展顺利。

 

尽管新药临床研发仍有不确定性,但上述企业如果能够实现突破性进展,晶泰科技将会兑现服务费之外的超额收益。这也体现了Recursion、晶泰科技所代表的平台型商业模式的性感:

 

分子交付后,直至药物转让或成功上市,还可以收取可观的销售分成,分享合作方豪赌之下的丰厚胜利果实。对于深度合作的创新企业,晶泰科技还有可能追加投资,通过早期的风险共担与附加值更高的研发服务,参与管线的后续销售分成。

 

这些野心勃勃的 FIC、BIC 背后,AI 制药正持续兑现其商业价值,帮助这些初创生物医药企业突破新靶点、拿到FDA批文和理想临床数据,接下来,AI管线可以在关键里程碑待价而沽,大药企扩充临床管线,创新公司也能在动辄几亿美金的交易中实现回血。

 

质疑AI制药的声音,总在强调AI分子尚未获批上市。但上市不是唯一的商业化目标,AI赋能获得IND、进入临床一至三期的管线已经可以达成高额交易。而溪砾科技3000万美金、剂泰医药1亿美金的融资,也再次验证了AI制药所创造的价值。

 

不论来自大厂还是创新药企,AI 制药管线仍在前仆后继地奔向临床,而广泛押注的晶泰科技,也在静待其药物研发业务兑现服务费之外的超额收益。

猜你喜欢

“草本配方”竟是刺激性泻药,网红西梅汁检出致癌风险成分

医疗健康西梅汁

在当下追求健康与美丽的社会风潮中,各类打着“代餐天菜”“排毒养颜”“天然健康”等旗号的产品如网红酸奶...

1天前

眼科医疗新里程碑,北京首例国产ICL手术在北京维视眼科医院成功实施

医疗健康北京维视眼科医院

2 月 20 日,全国首批、北京市“第一例”国产“ICL”-龙晶 PR 型晶体植入术在北京维视眼科医...

1天前

深度融合,全程赋能,太美医疗科技以AI破局临床研究提效难题

医疗健康太美医疗

作为临床研究数智化解决方案的行业龙头,太美医疗科技在早期就自主研发了完整的覆盖临床研究全程的服务各方...

3天前

AI赋能,焕新升级 | 圣方医药研发正式更名为“太美智研医药”

医疗健康太美智研医药

AI引领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世界,为各行各业注入澎湃动能与无限可能。

5天前

重构儿童外科未来: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单孔机器人手术的全球创新实践

医疗健康术锐®单孔机器人

在微创外科领域,单孔机器人手术凭借创伤小、恢复快、精准度高的独特优势,逐渐成为全球顶级医疗机构的“技...

5天前

创近三年收入新高,亚信安全上半年营收提升17%,AI战略驱动新增长

上市公司亚信安全

近年来,亚信安全不断优化产品结构,以提高标准化产品收入占比和解决方案业务的交付效率。

2024-08-28

更高性价比之选,国民大众经典名酒沱牌特级T68升级

大消费沱牌

在酒说看来,在当前的产业背景下,加速沱牌的品牌复兴对舍得酒业下一步发展紧迫性更强、必要性更明显,战略...

2024-08-28

重磅升级沱牌特级T68,名酒沱牌启动品牌复兴新引擎

大消费沱牌

在行业看来,此次沱牌特级T68品牌形象的重大升级,有望助力老名酒沱牌加速品牌复兴进程,持续夯实舍得酒...

2024-08-28

星光熠熠,荣耀绽放!榄菊青春荣誉盛典高燃收官!

大消费榄菊日化集团

以“品牌赢家,洞见未来”为主题的Y2Y品牌年轻节于8月23日-25日在北京广播大厦盛大举办!

2024-08-28

欢聚集团2024年Q2财报:集团同比长3.3% BIGO连续四个季度正增长

上市公司欢聚集团

未来,欢聚将继续立足全球化和本土运营战略,围绕用户需求,持续创新迭代产品,强化组织执行能力,推动业务...

2024-08-28

床下放个扫地机器人,没有“认证+检测”保障你睡得着?

创新创业CFCA

当前,互联网中“谁是谁”、“谁能访问谁”、“谁做了什么”这些问题,可以通过由电子认证手段解决。

2024-08-28

淘宝种草,让种草成为第一增长力

淘宝大消费

 “淘宝种草计划”,或为商家提供了一个在种草下半场赢在未来的快捷键。

2024-08-28

上半年现金流净额大增792.43% 上海钢联接受22家机构调研

上市公司上海钢联

鉴于上海钢联潜力兑现确定性的不断增强,多家主流券商对上海钢联给予高度认可。

2024-08-28

原创

众生药业上半年扣非净利润1.7亿元-1.9亿元 二季度环比改善明显

上市公司众生药业

目前,众生药业在创新药研发方面已建立多模式研发生态体系,聚焦代谢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领域。

2024-08-28

平安2024年半年报:改革中破局,进化中蝶变

上市公司中国平安

中金公司认为,中国平安上半年业绩符合预期,寿险主业改善趋势明显,综合平安寿险业务的各项指标趋势,对公...

2024-08-28

投资家网(www.investorscn.com)是国内领先的资本与产业创新综合服务平台。为活跃于中国市场的VC/PE、上市公司、创业企业、地方政府等提供专业的第三方信息服务,包括行业媒体、智库服务、会议服务及生态服务。长按右侧二维码添加"投资哥"可与小编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参与官方活动,赶快行动吧。

沙特天空塔投资设立专项基金带领中国氢能独角兽扎根沙特

2016年注册于北京的中氢新能技术有限公司,下设位于大兴的装备制造公司、位于海淀区的技术研究院、材料...

挑战奔驰的明星车企,突然“翻车”了

一度无比高光的理想汽车,猝不及防遭遇重挫。

深圳天使母基金姚小雄:将来股权投资行业竞争是服务能力的竞争

2024年1月10日,由投资家网主办,财经锐眼、有时间协办,北京微金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十二届股权...

避免卡脖子,硬科技如何“逆境”突围?

2024年1月10日,由投资家网主办,财经锐眼、有时间协办,北京微金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十二届股权...

VC/PE眼中的“专精特新”

2024年1月10日,由投资家网主办,财经锐眼、有时间协办,北京微金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十二届股权...

第二届中匈可再生能源、新材料商业投资峰会将盛大启幕

第二届中匈可再生能源、新材料商业投资峰会将盛大启幕

第二届中匈可再生能源、新材料商业投资峰会于2025年4月9日在匈牙利布达佩斯盛大启幕。

雕刻耐心|第18届中国投资年会·有限合伙人峰会在沪召开

雕刻耐心|第18届中国投资年会·有限合伙人峰会在沪召开

“中国投资年会”作为私募股权行业的年度盛会,已成功举办了18届,吸引了全国VC/PE领域从业者的广泛...

雕刻耐心|第18届中国投资年会·有限合伙人峰会即将启幕

雕刻耐心|第18届中国投资年会·有限合伙人峰会即将启幕

2024年的一级市场,“耐心”是最高命题,也引发了持续全年的讨论。

不响不辍|第18届中国投资年会·年度峰会在沪召开

不响不辍|第18届中国投资年会·年度峰会在沪召开

5月8-10日,由投中信息、投中网主办的“第18届中国投资年会·年度峰会”在上海外滩W酒店盛大召开。

2024汽车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大会在常州成功召开

2024汽车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大会在常州成功召开

4月12日,2024汽车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大会在常州经开区成功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