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地一声惊雷起,万顷风雨加于身。”
国产智能驾驶超级黑马、被资本万千宠溺的独角兽,已人去楼空。
最近,国产AI大模型DeepSeek大热,站在全球之巅,给中国科技带来了极大的震撼。正当创投圈为蛇年AI开门红欢呼雀跃之际。智能驾驶赛道传来雷鸣声,一家明星公司,崩了。
根据多家媒体报道,全球“领先”的智能驾驶公司纵目科技突然向员工发了一份行政通知,“公司将在通知发布起,18点后断电封楼,员工需要取走私人物品或办理离职证明。”开始,外界以为“假消息”。纵目科技2024年还在行业保持活跃,并入选“全球独角兽榜单”。

随后有媒体前往纵目科技及子公司办公地点看到,“人去楼空,玻璃门被白幕遮盖。”多位自称纵目科技“员工”的网友表示,“公司资金流早就枯竭了,欠薪长达4个月。”媒体在联络纵目科技创始人唐锐时大感震惊,“IP显示在日本”,公司的“二把手”同样不知所踪。

企查查APP显示,纵目科技曾罕见完成10轮融资,收获君联资本、联想控股、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德屹资本、高通风投、科兴科创等“顶流”VC/PE、产业资本的多次押注,风头无二。2024年底,唐锐表示,“会有一笔新融资到账”。谁能想到,虚晃一枪,他先跑了。
资本昔日最引以为傲的智能驾驶明星,为何会混到人去楼空、欠薪跑路?
这家公司在暴雷前,有过一段辉煌岁月。下落不明的唐锐,在智能驾驶赛道早期,被看作是“有机会带领国产智能驾驶站在全球高点的人。”唐锐的确也是较早一批从事智能驾驶创业的人。按着媒体资料,“唐锐看到了中国智能驾驶前景机遇,放弃海外工作,回国创业。”2013年,唐锐成立纵目科技。该阶段,智能驾驶在国内关注度不高,风口集中在了互联网行业。唐锐却觉得,“互联网的热闹,恰巧给了团队安心研发的窗口期。”纵目科技出道头几年,它们给外界的印象是,“痴迷算法”的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其在2017年发布了,“市场上第一个在停车场的L4级别智能驾驶应用,实现了自主代客泊车。”也是这个应用,使纵目科技在风口尚未形成时名声大噪,开启了资本追捧之路。据企查查APP统计,纵目科技在IPO申报前,完成10轮融资,金额达到22.47亿元。吸引君联资本、联想控股、高通风投、德屹资本等“顶流”VC/PE、产业资本的多次押注。小米集团关联机构小米长江产业基金进入纵目科技的时间是,2021年。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小米长江产业基金投资1.3亿元,从德屹资本、建鑫投资手上“接盘”纵目科技部分股权。看的出来,小米集团彼时十分看好纵目科技,或许为发力小米汽车打下基础。自从小米集团入局后,纵目科技的融资路途愈发顺畅。其中,最猛的一笔是,2022年的E轮融资,8家投资机构合计投出8.67亿元,纵目科技投后估值超90亿元,资本把唐锐“送上神坛”。紧接着,纵目科技拿到了数不清的奖项,唐锐直接向二级市场发起IPO申请。如果顺利,集资本万千宠溺于一身的纵目科技,大概率会变成“国产智能驾驶第一股”,唐锐财富爆棚。然而,被“送上神坛”的纵目科技及唐锐却在接下来的一年,“神反转了”。2022年E轮融资8.67亿元的纵目科技,在2023年宣布,公司转入“低功耗模式”。什么叫“低功耗模式”?即纵目科技高管降薪、员工只保留底薪。这个事出来后,引发创投圈热议,最“离奇”的一点是,刚拿到8.67亿元融资,公司就没钱了?也是2023年开始,关于纵目科技的一切成了“迷雾”。席间,纵目科技多次“辟谣”,外界的看法不真实。一边传出公司缺钱,另一边上交所终止对纵目科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审核。这意味着,纵目科技“国产智能驾驶第一股”的梦,泡汤了。虽然,2023年纵目科技充满忐忑于流言蜚语,可它们仍在获奖。分别斩获“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殊荣;荣登上海专精特新“小巨人”市场竞争力指数TOP100榜单,完全没有快扛不住的景象。没人清楚,2023年纵目科技究竟经历了什么。2024年,这家公司的操作更谜了。在“移动能源互联网创新论坛”上,纵目科技发布了一款名叫“蚕丛”的机器人项目。唐锐兴奋的说,“蚕丛机器人将实现资产的高效利用和提供更便捷的能源交换,科技创新推动行业发展。”啥意思?改赛道了?唐锐现场的一顿“谜之操作”把媒体搞懵了。有媒体人分析,“唐锐估计想造风口,把纵目科技的智能驾驶技术装入风口,在IPO失利的背景下,继续融资。”根据时下最火爆AI大模型DeepSeek解读,“蚕丛机器人是个移动储能产品、移动充电器。”“一个会走路的充电器。”DeepSeek认为,“干这件的公司太多了。”换句话说,“唐锐改变赛道想出来的新故事,基本无故事可讲。”他的“谜之操作”,把公司带入了深渊。2024年底,外界又传出了“纵目科技业务未达预期,暂停工资发放,只发放基本保障费的消息。”唐锐这边,坚信公司在转型过渡期。他放出消息,“很快会有一笔新融资到账”。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宣传蚕丛机器人,纵目科技特意给蚕丛机器人设计了单页,“官网上,蚕丛机器人的外观,就像一个四轮车,里面装着能源。”介绍称,“无人驾驶与储能技术的碰撞”。有趣的是,临近春节,唐锐给全体员工继续“画饼”。他与宁波一家上市公司谈拢,“把智能驾驶泊车业务出售”,未来全力深耕蚕丛机器人。结果,“新融资”蛇年开工也没到账。最近几天,有多位纵目科技“员工”跑到社交平台诉苦,备受媒体关注。多位网友指出,“公司资金流早就枯竭了,欠薪长达4个月。”“管理层分歧严重,投资人也看不懂蚕丛机器人。”“IPO失利,唐锐就一直在画饼,忽悠机构、员工,想办法套现。”是不是如“员工”所说,只有唐锐能说清楚,但他“消失”了。有媒体在联络唐锐时惊奇的发现,唐锐的“IP显示在日本”,这位过去被资本、媒体看好的科技创业者,提前跑了。媒体实地走访纵目科技及子公司办公地点,“公司人去楼空,玻璃门被白幕遮盖。”联系不上唐锐,媒体想联系纵目科技“二把手”询问情况,创始人跑了,“二把手”同样联系不上。融资10轮、拿到22.47亿元、估值超90亿元的独角兽,就这么“离奇”的崩了,算得上创投圈2025年的一大“谜案”。正常来说,有一批“顶流”VC/PE、产业资本进来,公司不该会走到今天这一步。企查查APP显示,股权结构上,香港纵目科技持股22.1693%,君联资本持股7.5469%,小米长江产业基金持股4.7316%。几大机构股东里,小米集团最“冤”。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在一次回应中明确表示,“我们自打一开始就立下目标,小米所有的智能驾驶要自己研发,每年的成本就超20亿元,是国内很少有从头到尾全部自研的厂商。”这可能亦是纵目科技的生存难点之一,“股东有小米集团,小米汽车却自己做智能驾驶。”当然,这也反映出了纵目科技的智能驾驶产品缺乏竞争优势。资本市场方面,第一次IPO失利的纵目科技,锲而不舍,“把融资希望寄托到了股民身上”,却多次闯关IPO失利。根据纵目科技递交的招股书显示,2021年、2022年、2023年,公司营收分别为2.25亿元、4.69亿元、4.98亿元。同期净亏损分别为4.34亿元、5.88亿元、5.64亿元,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3.82亿元、4.77亿元、5.16亿元。越干越亏,是纵目科技陷入泥潭的主要原因。另一大问题是,创始人“飘了”、盲目调整战略方向。据报道,早在2022年,唐锐就有了切换赛道或建立新赛道的想法,纵目科技在上海筹备了蚕丛机器人项目,唐锐给自己增加了蚕丛机器人创始人的身份。只是,唐锐高估了新故事,新能源行业做充电的公司太多了。不过,这也仅是以商业角度分析纵目科技干不下去的一面。是否另有其它隐情,不得而知。要不创始人干嘛跑路?“二把手”失联?但愿,纵目科技的崩盘能给VC/PE敲响警钟。同时期望被欠薪的员工得到应有的赔偿,也希望在媒体的蜂拥报道下,尽快锁定唐锐的行踪。